传统的原棉配棉方法是首先根据进厂原棉各项性质检验结果,按照测定的细度、长度、含杂、色泽、单强等指标进行混棉排队,以期稳定原棉的物理及外观质量,减少生产波动、成品外观质量波动及物理性质的波动。但传统的原棉管理方式没有注意到纤维的成熟度或不成熟纤维的分佈情况对纱线棉结及织物外观产生的影响。根据上述试验结论,在对原棉性质检测中应对纤维成熟度或不成熟纤维含量的百分比进行常规逐包检验,并将其作为混配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做为棉纺厂生产中混配棉中的重要指标:
1、对于新进厂的棉花要进行逐包检验,应用AFIS原棉性能检测仪,对棉花其它性质检验外要重点突出棉花的不成熟纤维含量的检验,检测包与包、批与批之间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差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棉纺厂应增设USTER HVI1000及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一般USTER HVI1000检测仪1小时可检测约250个试样,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大约2分钟即可以试验一个试样),这种仪器检测容量大、速度快、反映问题准确,一台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一个试验工可全部取代传统的棉检室工作,做到逐批逐包取样送检。
2、传统检测纤维细度的马克隆值的气流仪,虽然检测速度比其它检测方法快,但只能测定马克隆的平均值,不能够反映不成熟纤维在生产中的分佈变化情况,因此,要想准确的反映不成熟纤维在原棉及纺纱过程的分佈,以解决织物横档疵点问题,企业应配备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或类似的检测仪.
3.纤维的成熟度不仅影响纱线的棉结而且影响织物的外观,尤其不成熟纤维分佈不均匀,会使织物产生横当疵点,严重影响织物的外观质量。不成熟纤维的含量在批次间及每批内包与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纺纱生产不稳定,产生棉结波动及织物横档疵点的根源。因此,在纺纱生产中必须重视原棉不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