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棉纺 >

不成熟纤维含量的百分比是混配棉的重要指标

来源:秦贞俊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传统的原棉配棉方法是首先根据进厂原棉各项性质检验结果,按照测定的细度、长度、含杂、色泽、单强等指标进行混棉排队,以期稳定原棉的物理及外观质量,减少生产波动、成品外观质量波动及物理性质的波动。但传统的原棉管理方式没有注意到纤维的成熟度或不成熟纤维的分佈情况对纱线棉结及织物外观产生的影响。根据上述试验结论,在对原棉性质检测中应对纤维成熟度或不成熟纤维含量的百分比进行常规逐包检验,并将其作为混配棉工作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指标,为此提出如下建议做为棉纺厂生产中混配棉中的重要指标:
  1、对于新进厂的棉花要进行逐包检验,应用AFIS原棉性能检测仪,对棉花其它性质检验外要重点突出棉花的不成熟纤维含量的检验,检测包与包、批与批之间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差异。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棉纺厂应增设USTER HVI1000及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一般USTER HVI1000检测仪1小时可检测约250个试样,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大约2分钟即可以试验一个试样),这种仪器检测容量大、速度快、反映问题准确,一台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一个试验工可全部取代传统的棉检室工作,做到逐批逐包取样送检。
  2、传统检测纤维细度的马克隆值的气流仪,虽然检测速度比其它检测方法快,但只能测定马克隆的平均值,不能够反映不成熟纤维在生产中的分佈变化情况,因此,要想准确的反映不成熟纤维在原棉及纺纱过程的分佈,以解决织物横档疵点问题,企业应配备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或类似的检测仪.
  3.纤维的成熟度不仅影响纱线的棉结而且影响织物的外观,尤其不成熟纤维分佈不均匀,会使织物产生横当疵点,严重影响织物的外观质量。不成熟纤维的含量在批次间及每批内包与包之间存在的差异,这是纺纱生产不稳定,产生棉结波动及织物横档疵点的根源。因此,在纺纱生产中必须重视原棉不成熟

纤维的含量的百分比这一指标,严格对不成熟纤维的含量进行逐批、逐包检验,并以此做为原棉性质混配棉的重要指标,指导混配棉排队。
  4、瑞士乌斯特AFIS-L、AFIS-MR纤维长度及成熟度的测试仪,不仅可一次性快速度检测出单纤维的成熟度及其偏差离散情况,而且还可同时检测出不成熟纤维含量及纤维的细度,细度偏差等,在此基础上,国外早已把棉纤维不成熟纤维含量的百分比作为混配棉的重要指标进行检测和控制。总之,不成熟纤维含量百分比及其分佈,是一项影响产生染色织物横档疵点及纺纱生产稳定的重要因素,经过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先进的纤维信息系统)对纤维成熟度检测出的指标,可正确指导在纺纱生产中混棉排队时对不成熟纤维含量百分比的控制,从而达到消除或者基本消除由于原棉包与包之间及批与批之间不成熟纤维的含量百分比的差异,从而减少或消除产生的染色横档疵点,进一步提高染色布质量。
  棉纺厂许多试验表明70%纱的染色问题起始于棉纤维本身。毛羽、纱支及纱的捻度分布偏差问题仅占染色问题的10%。
  5、一般都是以马克隆值来表示纤维的成熟度的,正常的纤维的成熟度的马克隆值在4-5之间,马克隆M越高,表示纤维越成熟,也表示纤维越粗。一般M值应控制在4.0左右,M值控制范围越小,纤维细度越接近,产品质量越稳定。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