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棉纺 >

原棉不成熟纤维的含量百分比对纺纱生产及织物外观的影响

来源:秦贞俊 发布时间:2011年07月14日

纺织品的外观质量十分重要,织物中存在的各种外观疵点会直接影响纺织品的竞争力。实践表明,有70%影响织物染色效果的原因是原棉本身造成的,其中织物染色后出现的横档疵点更为突出。,对此国内外专家进行了许多有效研究,并取得了极大进展。
  1、不成熟纤维的含量(Immature fiber content)及其分佈是造成织物横档疵点的主要因素。产生织物横档织点的因素有许多,如:
因棉花产地不同,在色泽、质量上存在差异;参与混棉的棉花品种不同;棉花生长期季节的气候对之产生的影响;使用杀虫剂或真菌产生的影响;不成熟纤维在原棉中的分佈不均匀等都会引起织物产生横档疵点。
  2、瑞士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先进的纤维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后,对原棉中不成熟纤维的分佈状况的研究取得许多成果。应用普通的气流仪来检测棉纤维的成熟度及细度的平均值不能完全表达不成熟纤维在原棉中的分佈状况,因此也不能十分准确地用来指导混配棉工作。USTER AFIS原棉性质测试仪,不仅可以一次性检测出棉纤维的长度、细度、成熟度、棉结等特性,还可准确地反映出不成熟纤维在原棉中的分佈状况。USTER AFIS原棉性质检测仪可测试出每根纤维的横截面圆周及纤维横截面积,如果纤维圆周长低于正常成熟纤维圆周长的25%,则被视为不成熟纤维。不成熟纤维含量IFC值越低,棉纤维染色性能越好,一般以试样中不成熟纤维占有的百分比来表示不成熟纤维的含量。或以成熟纤维在试验中占比例来表示成熟纤维的含量
  3、应用USTER AFIS原棉性质检测仪进行综合试验
  某棉纺织厂应用USTER AFIS棉纤维性质检测仪做了关于原棉及半制品(熟条)的不成熟纤维含量百分比及分佈情况的综合试验,明确揭示了不成熟纤维含量及分佈状况与棉织物染色横档间的相互关系。
  试验方法是取10个批次的棉包,分别排放在抓

包机上,每个批次有21包棉花,分别加工成转杯纱,并在抓包机、清梳联喂棉箱出口处、梳棉生条及末道并条等4处取样,应用USTER AFIS原棉性质测试仪检测试验,将试验数据如纤维长度、细度、成熟度、棉结杂质等这些与成纱质量相关的指标,对纤维中不成熟纤维含量及分佈、成熟纤维的分佈状况进行分析。
  为了消除转杯纺纱机对试验的影响,10批纱样分别在固定的10个转杯纺纱头上纺纱取样,纺纱支数为20tex(30英支),纺出的转杯纱用于针织,并将针织布锁边,精染成蓝色。
  每一批中的21包棉花,分别来自5个不同的产地,所有10个试验批次中棉包的配棉成份相同,全部棉包的平均马克隆细度值相同,但每包中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分佈偏差值大不相同。
  3、经过试验得出如下结论:
  ⑴、平均值偏差的大小:根据从抓包机上取样的试验分析,10批次之间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平均值偏差很小,仅为2%,但每批中21包之间的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偏差比较明显,约为7%;成熟纤维分佈的偏差在10个批次之间以及每一批内包与包之间的差异很小,尤其是平均值无明显偏差,所有的批次之间成熟度系数差值仅为0.1%。关键是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分佈的偏差值的大小对纺纱生产及织疵的影响很明显。
  ⑵、在熟条中取样测试,由于在开清棉及梳棉工序中排除了一些不成熟纤维,因此熟条中不成熟纤维含量减少,而成熟纤维占的比例有所增加。但在熟条中不成熟纤维的分佈偏差依然存在,主要表现在批与批之间的分佈的差异。这主要是在抓包机上批次间的不成熟纤维的分佈偏差太大造成。
  ⑶、针织布经染成蓝色后,由于原棉中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分佈有明显偏差,布面上出现明显的横档疵点,即便原料及熟条中不成熟纤维分佈偏差不大,布面上仍有明显的横档疵点。这表明,针织布染色加工后明显存在的横档是因原棉批次之间不成熟纤维含量的分佈偏差造成的。每批内21包原棉
由于生产中受到并条机较充分混合,因此不成熟纤维含量在每批次内的21包之间的分佈差异减少了。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