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喷气织机 >

主喷嘴+管道片式引纬系统

来源:中国纺机网 发布时间:2011年04月11日

主喷嘴+管道片式引纬系统

采用射流牵引纬纱穿过梭口的无梭织机称为喷射织机,喷射织机又分为喷气织机和喷水织机,喷气织机是依靠高速气流与纬纱间产生的摩擦力牵引纬纱穿过梭口。喷气织机的历史起源于1914年美国人勃洛克取得的专利,此后引起很多国家的纺织机械制造者的重视。1949年捷克斯洛伐克首先制成了喷气织机,由于该机对气流的扩散没有限制措施,所织制的织物幅宽有限,只有45cm,这是P型喷气织机的初始型式。1956年捷克斯洛伐克采用了组合式管道片限制气流的扩散,使喷气引纬技术有了突破性进展,制成了具有实用价值的P105型喷气织机。1963年荷兰研制了辅助喷嘴引纬技术,使织物幅宽和织机转速有了大幅度提高。20世纪70年代,另一种限制气流扩散的方法——异形筘问世,使喷气织机所织织物的品种范围和质量有了新进展,到1976年开始工业化生产。随着气流引纬技术的日益完善和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拓展了喷气织机应用范围,提高了自动化、智能化程度。目前上机筘幅可达4m,最高入纬率接近3000m/min,织机的最高转速已超过1700r/min。

一、喷气织机引纬系统的类型

在喷气织机的发展过程中,按照喷嘴的数量,形成了单喷嘴引纬与主喷嘴、辅助喷嘴接力引纬两大类型,气流扩散的控制形式有管道片和异形筘两种方式,不同喷嘴数量和不同控制气流扩散方式的组合,形成了喷气织机的三种引纬系统。

(一)主喷嘴+管道片式引纬系统

早期的喷气织机采用主喷嘴+管道片式引纬系统,其结构如图6—1所示。

纬纱从储纬器的定长盘1上脱下,由圆管状主喷嘴2的射流牵引,穿过主喷嘴进入梭口飞行。由于射流具有流速衰减特性,导致引纬气流速度(ν)迅速下降到等于,甚至小于纬纱的飞行速度(u),使气流失去对纬纱的牵引能力(ν=u),甚至对

纬纱的飞行起阻碍作用(ν<u)。为此,设置了由管道片3组成的引纬通道,用以抑制引纬气流速度的下降。管道片不仅有利于扩大引纬距离,增大织机幅宽,改善引纬质量,还具有节能作用。为了减少纬缩疵布,有的喷气引纬系统在管道的出口处增设了吸嘴4,对飞行到终点的纬纱自由端进行牵引,使纬纱以伸直状态与经纱交织。有资料表明,将吸嘴内的气流设计成与纬纱捻向一致的旋转气流,吸嘴在伸展纬纱的同时还可对纬纱飞行过程中自由端的退捻进行补偿。

常见管道片的形式如图6—2所示,引纬通道是由数百个管道片构成的,管道片之间要留有间隙,以容纳经纱。引纬时,管道片要插到上、下层经纱之间。引纬后,随着钢筘的向前摆动,管道片逐渐退出下层经纱,引入管道的纬纱从管道片上方的脱纱槽脱出,被钢筘推向织口,如图6—3所示。

在主喷嘴+管道片的引纬系统中,管道片的运用有效地减少了气流的扩散,提高了出梭口侧的气流速度,为顺利引纬提供了有利条件。管道引纬显著地提高了布面的质量,并使引纬筘幅伸展到1m左右,供气压力降至0.1MPa以下,动力消耗减少。但引纬气流从管道片的间隙中向外扩散,速度的降低还相当大,当幅宽达到1m以上时,由于气流的速度降低,在出梭口侧会产生严重的纬缩织疵,故只能用于窄幅织物的生产,目前该种类型的喷气织机已经被淘汰。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