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赛络纺与竹节纱的成纱机理及特点进行了介绍,根据各自特点阐述了两种纺纱融为一体的互补性及开发价值,并以纺CJ14.5tex/17.3tex赛络纺竹节纱为实例,探讨了各工序的纺纱工艺和关键技术。
关键词: 赛络纺;竹节纱;工艺;速度;捻度;毛羽;断裂强度
近年来,服装面料日趋多元化。竹节纱作为花式纱线的一种,在新面料的设计与开发中得到了广泛应用,目前竹节纱的生产较为普遍。赛络纺是复合纺纱中的一种新型纺纱,最早用于毛纺行业,由于赛络纱具有类似于双股线的强力和风格用其制成的服装面料手感光滑柔软、吸湿透气、光泽亮丽,因此在棉纺行业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由于这两种纱各具特色,因而备受广大客户青睐。通过对赛络纺、竹节纺多年来的生产研究,发现两种纺纱方法有极强的互补性,将赛络纺与竹节纱有机结合在一起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
1赛络纺与竹节纱的成纱机理及特点
虽是两种不同的纺纱方法,从纺纱原理上不互相冲突。竹节纱的生产原理、控制装置有多种形式I目前市场kN~J较多的是“全数字式变牵伸型”竹节纱。通过对车头牵伸部件改造加装伺服电机来改变中后罗拉的速度,瞬时改变机器的牵伸倍数以形成粗节,整个系统采用数字控制,触摸屏界面,PLC控制中心,控制精度与生产效率可大大提高,完全能满足广大客户的生产要求,参数调整简单、方便、快捷,只需在控制面板上键人设计工艺即可。赛络纺纱的工艺过程比较简单,是将两根具有一定间距的粗纱平行喂人到细纱机同一牵伸区进行牵伸,两根须条从前钳口输出一定长度后合并,同锭加捻形成双股结构特征的赛络纱,赛络纺纱同步同向加捻,纺纱表面纤维排列整齐,纱线结构紧密,与
从布面效果上分析,两者结合起来相得益彰。竹节纱主要是通过基纱线密度、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距、竹节规律性等特殊结构形成不同的布面风格,根据竹节参数的变化可开发出丰富多彩、风格各异的品种,尤其是竹节段纤维较松散。染色后根据竹节长短不同会形成雨点或雨丝的风格,满足人们多元化的视觉感受。而赛络纱是通过改善纤维的内在结构,提高纱线外观质量,提升纱线断裂强度、毛羽等物理指标水平,从而改善织物的性能,使布面外观光洁,手感滑爽柔软,富有弹性,耐磨透气性好。两者有机结合成赛络纺竹节纱既有竹节纱的迥异风格又有赛络纱的舒适能。
从单强指标来分析赛络纺可以弥补竹节纱的不足。竹节纱的捻回传递具有特殊性,竹节部分的捻度随着竹节倍数的增加呈下降趋势,竹节粗度越大捻度降低幅度越明显,越容易形成弱捻,造成强力降低、断头增加,严重影响织造效率。多种权威数据表明,具有股线风格的赛络纱单纱强力比正常纱可提高10%一15%,而竹节纱竹节处的纤维较多,通过赛络纺改善纤维结构后对单纱强力的提高效果将更加明显。
从毛羽指标来分析,赛络纺可以弥补竹节纱的不足。竹节纱的粗细不一使钢丝圈的选型很难确定,钢丝圈过轻,气圈难控制,常常导致毛羽纱的产生,过重容易断头,当基纱纱号与竹节纱号相差很大时,为确保断头,钢丝圈偏轻把握后竹节处气圈碰隔纱板较多,毛羽会明显增加,加之竹节处捻度较小,更容易造成毛羽恶化,影响布面水平。而赛络纱可改善毛羽达30%以上,尤其是3mm以上的有害毛羽可减少50%以上,可以弥补竹节纱的毛羽不足。
竹节纱可以忽略赛络纱在细节方面的缺陷。赛络纺从前钳口输出两根
赛络纺、竹节纱的改造相对都比较简单、投入较低、可行性较强。赛络纺的改造主要在喂人部分加装吊锭或托锭、换双喇叭口、取消导纱横动装置、加装粗纱打断装置,竹节纱的改造主要在车头牵伸部件加装伺服电机及其相关控制系统。两种改造可在同一台车同时进行,不相互影响。
2赛络纺竹节纱纺纱工艺及关键技术
以cJ14.5tex/17.3tex赛络纺竹节纱为例,对纺纱工艺及关键技术作介绍。
2.1 配棉
原料组成:印度棉100%;主要平均指标:平均等级2.1;长度28.6mm品质长度31.Omm;细度1.72dtex;马克隆值4.1;短绒率13%;含杂率2.5%;成熟度1.7,回潮率7.6%。2.2设备配置及工艺流程
A002D型抓棉机→A035A型混开棉机→A036B型豪猪开棉机→A092A型给棉机→A076A型成卷机→Al86D型梳棉机→FA302型并条机→A191型条卷机→A201E型精梳机→FA302型并条机_FA402型粗纱机→FA507型细纱机(配江南大学zJ一5A型竹节装置)一1332型络筒机
2.3主要技术措施
2.3.1 开清棉
印度棉多为皮辊棉,含杂较高,皮辊棉与锯齿棉相比最大的不同就是皮辊棉在开清棉工序开松除杂任务较重,结合自身开清棉流程的特点我们采取“
2.3.2梳棉
梳棉工序是整个纺纱工艺的核心,影响成纱质量水平的关键.在确保“四锋一准”的同时遵循“重定量、慢出条速度、高梳理速度、紧隔距、强分梳”的工艺原则。棉网状况对生条的质量影响较大,要提高棉网一类率,杜绝挂花、云斑、棉网毛边现象,使挡车工好挡车、挡好车,采取重定量、慢出条速度的工艺路线,在产量一定的情况下重定量对生条的质量基本无影响。竹节纱对粗细节的要求相对较低,而粗细节水平与短绒率关系较为密切,梳棉工艺在权衡棉结与短绒关系时适当偏重考虑棉结,为减少棉结适当提高锡林速度、收紧锡林与盖板隔距,加大梳理力度允许少量损伤。多次工艺试验数据表明:锡林速度由360r/rain提高到380r/:min,棉结可减少15%,短绒率增加1.20A,。主要工艺参数:锡林速度380r/min,锡林刺辊线速比2.3,盖板速度0.25m/rain,道夫速度19r/min,锡林~盖板隔距0.18mm、O.15mm、0.15mm、O.15mm、0.18mm,锡林一刺辊隔距O
2.3.3精梳
精梳准备工序在保证小卷不粘卷的情况下可适当提高准备工序的牵伸倍数,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有利于精梳的梳理;小卷定量偏轻把纱定量较轻,相应的精梳条定量要与之相配套,不宜太重,定量越轻出条速度越快,这对设备车头牵伸部件基础状况要求要高;在落棉与成本方面要偏重考虑成本控制。主要工艺参数:准备工序总牵伸9倍,小卷定量40g/m,锡林速度145钳次/min,落棉隔距9mm,梳理隔距0.35mm,精梳条干定量16g/5m,落棉率15%左右。
2.3.4并条
并条工序头道采用6根并合,二并采用8根并合,既要保证熟条重量不匀率,同时也不能牵伸倍数过大使条子过熟过烂,牵伸分配采用顺牵伸工艺,以提高纤维的伸直平行度。熟条定量的确定要考虑粗纱牵伸倍数不要超过8.5倍。具体工艺参数:头并定量16.5g/5m,后牵伸倍数1.46,二并定量16g/5m,后牵伸倍数1.25,罗拉隔距4mm×12mm,出条速度230m/min。
2.3.5粗纱
赛络纺是在细纱机上用两根粗纱同时喂入.既要考虑细纱机的牵伸能力,又要保证成纱的条干。粗纱采用“轻定量、小张力、大捻度、小后牵伸、小钳口隔距”的工艺原则。根据后道细纱纺14.5tex左右,粗纱定量要保证细纱总牵伸倍数不超过65倍;粗纱张力要适当,重点控制小纱张力,减小大、小纱,里、外排伸长率差异,降低粗纱重量不匀率,小纱伸长率在2.5%以下;粗纱定量轻,需适当增加粗纱捻系数,减少粗纱退绕时产生的意外牵伸,防止粗纱断头,但同时必须保证细纱牵伸不出硬头;采用小后区牵伸倍数,集中前区牵伸,提高纤维的伸直度;定量较轻,钳口隔距块偏小选择,加强纤维控制。具体工艺配置:捻系数115,定量4.Og/10m,后牵伸1.17倍,钳口隔距块4
2.3.6细纱
品种:cJ14.5tex/17.3tex要求:基纱号数14.5tex,纺出号数17.3tex,节长3cm,节粗2.5倍,节距15cm、19cm、21cm、25cm、28cm、32cm、35cm、38cm,无规律
2.3.6.1设定竹节参数
竹节纱的综合纱号按粗纱定量求得总牵伸倍数,根据公式转换成轮系数输入面板。综合纱号与竹节长度、节距大小和竹节粗细关系较大,竹节部分和节距部分有一粗细过渡态,因此计算重量和实际重量间会有一定的差异,生产中应要根据实际称重对轮系数进行微调,以达到客户要求的标准。竹节长度、竹节粗度、竹节间距、规律性按要求在操作面板直接输人即可,目前数字化竹节装置较为成熟,基本能一次达到要求。
2.3.6.2 隔距块
竹节纱隔距块应以粗节为基数,在确保粗节处不“出硬头”的情况下偏小把握,根据综合纱号来选型,竹节处容易牵伸不开。所纺品种基纱14.5tex,节粗2.5倍,则竹节纱号应为14.5tex×2.5=36tex。而赛络纺是两根须条同时进入钳口,钳口实际控制的不是一个36tex竹节,而是2个平行的36tex/2=18tex竹节,因此隔距块应根据18tex纱来选型。
2.3.6.3 捻系数
竹节纱捻回传递具有特殊性,钢丝圈遇到竹节处运行受影响,在竹节处很容易形成弱捻,为减少后道断头,提高效率,一般设计捻度要比纺普通纱时大5%~10%,在节长较短、节粗较大的情况下竹节弱捻更加严重,捻系数的选择掌握上限。赛络纺的加捻效率较正常纱稍低,一般在88%左右。综合以上因素捻系数较常规偏
2.3。6.4 钢丝圈
钢丝圈的选型影响因素较多,如钢领状况、车速、纱号、温湿度等,竹节纱的车速较正常环锭纺较慢,型号要适当偏重,竹节纱的纱号是个变量,钢丝圈选型要兼顾适中。首先确定所纺品种基纱号数14.5tex,竹节号数36tex,型号应在14.5tex~36tex之间,具体要根据气圈形态、断头、飞钢丝圈状况、毛羽来综合权衡。
2.3.6.5喇叭口的间距
喇叭口间距是赛络纺最重要的工艺参数,喇叭口间距大,成纱断裂强度、断裂伸长率、紧密度明显提高,毛羽减少,股线性能明显,但纱线间距过大会使加捻三角区高度过大,纺出须条在聚合处捻度随机波动大而造成条干恶化,且易在加捻区造成断头,断头率增高,接头难度加大。通过试验对比,选用4.5mm×2.5mm(间距×孔径)的双喇叭口千锭时断头在25根以下,且质量较好。
2.3.6.6主要工艺参数
隔距块2.5mm,前罗拉速度150r/min,钢领PG1一3854,钢丝图69031#,罗拉隔距18mm×29mm,后区牵伸1.25倍,喇叭口间距4.5mm,捻系数430。
2.3.7络筒
络筒工序要针对竹节纱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张力,降低断头,电清隔距既要保证竹节处能顺利通过电清,也要使纱疵也能尽可能清除掉。短粗的设定长度门限一般在2cm~4em,幅度门限要根据节粗来确定,节粗2.5倍表示竹节是基纱的2.5倍,电清250%则表示正常纱的3.5倍,门限可比节粗适当偏小O.2~0.5,长粗节长度门限设定在15cm以上,如节长较大可适当放大,长细节的设定一定要保证赛络纺断纱后电清能灵敏有效地清除,幅度门限要适当收紧,一般设定后用缺粗纱的赛络纱进行试验,看能否被切除。所有电清设定
要进行
3结束语
赛络纺竹节纱是利用新型纺纱工艺条件开发的一种花式纱线,我公司经过技术创新、探索研究,克服了生产过程中的种种困难,目前已规模生产,成纱质量稳定。该产品深受广大客户的青睐,附加值高,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从赛络纺竹节纱的质量要求、工艺特点、成本投人来看,该产品具有广阔的开发前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