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 码:       
纺纱
纺 纱   |   织 造   |   针 织   |   染 整
  首页 >> 纺织学院 >> 正文  
 

纺纱

 
 

发布时间: 2009/2/7            文章出处:  

 
 
  纺纱原就属于一项非常古老的活动,自史前时代以起,人类便懂得将一些较短的纤维纺成长纱,然后再将其织成布。 所谓的纺纱,乃是取动物或植物性纤维运用加捻的方式使其抱合成为一连续性无限延伸的纱线,以便适用于织造的一种行为。
  纱本身的捻度会使纤维自然而紧密的抱合在一起,因而非常有利织造或针织。其中纱的捻度与纱的直径有关,测量的方式是由每一吋纱中有几转来决定,并以低、中或高来表示,通常捻度愈高即纱的转数越多的,表示纱的强度愈好。低捻纱常用来制造平滑,光泽或柔软无光的织物;反之,具皱摺感或表面粗硬的织物则需要高捻纱来制造。
  纺纱技术的演进
  1.双手搓捻
  大多数天然纤维,例如羊毛、棉花等等,只有几吋长,所以必须先把它们搓成长纱,然后才能织布,最先采用这个办法的,大概是西元前9000年左右生活在米索不达米亚扎格洛斯山区的居民,因为他们是最先驯服绵羊的的民族。在此时,大概只须用双手搓捻,就可搓出原始的羊毛纱。后来,亚麻和棉花纤维也被用来制造纱线,使得织品的种类更为丰富。
  2.手工纺纱杆及锭子
  从西元前7000年左右起,人类开始用燃杆(纺纱杆)和锭子纺纱。纺纱者一只手拿著上有纤维的捻杆,另一只手把纤维抽成一根松纱,绕在另一根棒或锭子顶端的凹槽裏。锭子底下用扁平的石块或锭盘加重固定。纺纱者把锭子像陀螺那样旋转,锭子便把松纱燃紧成纱线,然后再把纱线绕在锭子上。此种方法沿用了几千年,所制造的一些纱线品质相当好。
  3.纺车
  纺车的出现对纺纱技术起了的重大的影响。一般认为纺车起源于中国,是由缫丝机演变而来。欧洲纺车的起源并不清楚,它们出现的年代较晚,最早记载纺车的年代约是在十四世纪左右。十五世纪,在撒克逊(如今东德一部分)出现了一种经过改进的纺车,燃杆装在机器上,轮子用脚踏板操纵,这种机器可以同时纺纱和绕线,纺纱者於是可以腾出双手,减轻劳动力。
  4.中国纺车的演进
  中国最原始的纺织工具应为纺砖,它是由石片或陶片所作成的扁圆形的纺轮,中间有一短杆,利用物体回转的惯性,从事卷绕捻合纱线的工作。 从出土的纺织品中,可以推断出春秋时期即已有纺车。秦汉时,手摇单锭纺车已广为使用。
  宋代纺车的改良迈向突破性的发展,麻纺大纺车与水运大纺车的出现实际上已具备小型工厂的雏形。在纺织技术上最重要的成就,是纱罗锦锻等织物的织造方法和提花工艺。棉织业也逐步发展。
  同时由于棉织品在南宋跃升为织品的主流,为因应大量需求,只有发展更快速的纺棉纱机器才能解决问题。根据元陶宗仪所著<缀耕录>记载,宋末松江一地虽种植棉花,但因没有踏车、椎弓,只能用线弦与竹弧弹纺,效率极低。
  元代元桢年间,流落涯州的黄道婆回到故乡后,有感於从事纺织妇女的辛劳,遂将其所学贡献,改良旧有的纺织机械成为一套集杆、弹、纺、织的生产工具。此外,她又创造三锭脚踏纺车,可同时纺三根纱。三纺车在当时是非常了不起的发明,在机器纺车出现以前,即便是要找到一个可以同时纺两根纱的人都非常不容易,三纺车不但提高了工作效率,更让产量增加,而且这远比欧洲的「珍妮机」还要早上五百年呢。
  清代出现的多锭纺纱车,将手工纺织机器的发展推向高峰,对手工纺纱业而言,多锭纺纱车已是提升效率最完备、最快的纺车了。
  5.纺纱机械化
  直到出现工业革命,市场急速成长,生产速度的需求增加后,才出现新的纺纱技术。从西元1738年至1779年的四十年间,纺纱由手工生产转变成庞大的工业制造。
  西元1737年保罗(L. Paul)发明的罗拉式纺纱方法,成为往后许多发明的先驱。
  西元1764年,哈格瑞佛斯(J. Hargreaves)发明杰尼纺纱机(spinning Jenny),这部机器可使十六个锭子同时运作,此外它还可以依设定次序操作多个纱线。 随后,引用其他动力源的纺纱机相继出现 。
  西元1769年亚克赖特(R. Arfwright)得钟表匠的协助,改良老式纺车,发明了水力纺纱机。最早的水力纺纱机使用的是马力带动,后来才引用水力。这件运用水力操作的机器,在纺织工业史上占有极重要的意义,那就是以前使用手工操作机器时,纺织工人可以在家操作机器,可是一旦使用动力后,工作者就无法离开动力源,因而被视为工厂制度的开端。历史上首批工厂的建立就是为了制造纺织品。
  西元1779年克朗顿(S. Crompton)结合杰尼纺纱机与水力纺纱机的优点,开发出走锭纺纱机(spinning Mule),可纺出又细又结实的细纱,同时结合轧棉机的发明与惠特尼(E. Whitney)的蒸汽动力机器的运用,从分离棉花与棉籽到纺成纱,完全改以机器代劳,以前从事这项费时工作(分离棉花与棉籽)的工人们,便可将多出来的劳力用来从事其他田间的生产,加速了纺织工业化的脚步。因为它能以机器来。美国就是因为走锭纺纱机与轧棉机的运用,而使其成为原棉出口的重要国家。
 
 
 
    下一篇:    新型纺纱:摩擦纺纱
    上一篇:    蒸纱锅的说明
 
 
   

·中国牛仔服装名镇~~~广东省增城市新
·中国出口服装制造名城~~~江苏省金坛
·中国休闲服装名城~~~江苏省常熟市
·功能性运动服装用新型纺织
·我国全面封杀致癌服装牛仔裤免烫衣最应

 

·新型纺纱:摩擦纺纱
·新型纺纱:喷气纺纱
·新型纺纱:转杯纺纱
·新型纺纱:概述
·后加工:花式纱线

 
 
     
·无锡丝普兰喷气织机制造有限公司
·上海朝辉压力仪器有限公司
·金湖县骏达机械有限公司
·香港高勋集团有限公司
·无锡市杏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
·无锡二橡胶股份有限公司
·赛特环球机械(青岛)有限公司
·江苏金轮针布有限公司(金轮科创股份有
·江苏省金坛市纺织机械总厂
·无锡中氏机械有限公司
 
 

1、本网所刊转的与机械相关的信息和专题旨在传递更多行业信息之目的,版权均归著作权人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所有。本站对中国纺机网上刊登之所有信息不声明或保证其内容之正确性或可靠性,您于此接受并承认信赖任何信息所生之风险应自行承担。

2、为避免纠纷,未经书面协议授权,谢绝其他网站等有关信息服务企业予以转载使用。如果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必须保留本网注明的“稿件来源”,并自负法律责任。

3、此外,在中国著作权法等有关法律规定允许的范围内,本网站有部分信息是从内容合作方、免费资源提供方转载、摘编获得的。在摘编网上稿件时,由于网络的特殊性,无法及时确认稿件作者并与作者取得联系。如果您发现本网站使用了您拥有著作权的作品并对我们的编辑方式有异议,请向我们提供您的身份证明及您对该作品拥有著作权的有关文件,我们会尽快根据中国相关法律妥善处理。

 
  ·扩展模块
·LGA “龙星”牌港式横
·LGC “龙星”牌港式三
·毛衣编织自动翻针器(自动
·LD “龙星”牌无虚线纺
·LY “龙星”牌密度盘式
·LHA “龙星”牌韩式横
·变频器
·光学式旋转编码器
·光学式旋转编码器
 
 
关于网站 | 帮助中心 | 加入本站 | 广告服务 | 本站声明 | 关于支付 |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纺机专刊》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08 中国纺机网 WWW.TTMN.COM   网站运营商:武汉网信科技有限公司
总    机:027-51516088、82756160、82756180、82756187、82756301
客服热线:027-51518188   广告热线:027-51518288   值班电话:027-63599068
上海传真:021-51901577(24小时接收)   武汉传真:027-51516699、82756183
邮    箱:ttmn@netgood.com.cn   网站地址:中国·武汉·南京路63号金丰大厦8楼   邮政编码:430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