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新闻中心 >  皮革专区 >正文

寻找中国鞋包设计的坐标点 (1)

来源: 发布时间:2011年11月26日


——专访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副教授吴波

难忘2010年激动人心的那一刻——我国设计师周晓童在由国际鞋业会议(简称:IFC)主办的2010国际鞋类设计大赛上,捧起了女装作品金奖和2010全场设计金奖两项大奖的奖杯,这是我国鞋类设计师首次获得国际鞋类设计大赛金奖!在场的业界人士无不为之鼓舞,尤其令大家振奋的是,2010“真皮标志•致富杯”中国鞋类设计大赛部分获奖作品在这次国际大赛中共获得十个奖项。

“中国的鞋包设计确实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尤其是近几年来,中国设计正在实现一场蜕变,我们在“真皮标志”设计大奖赛中看到许多充满新意的作品,这些作品所蕴含的创作者的激情和想象力,让我们对中国设计的明天充满了信心。”作为“真皮标志”设计大奖赛的评委之一,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染织服装系副教授吴波对中国鞋包设计近年来取得的变化十分感慨。然而,作为设计界的一位学者和教师,在肯定成绩之余,吴波老师思索更多的,是中国设计与国际设计水平的差距、设计定位和未来的发展。一场关于中国设计的对话,就围绕这几个主题展开了。

不同的生命路径:快速消费品VS精美的工艺品

“不是我想去追捧大牌,实在是国内的一些鞋包品牌让我没有拥有的欲望。它们好象没有灵魂,没有生命,就是可以随扔随弃的东西。”某时装品牌编辑ANGIE在接受采访时无奈地说。抱有她这样想法的消费者,成为了我们抨击的所谓“崇洋媚外“的消费群体的主力。

谈及这一问题,吴波老师的观点客观而犀利:“消费者的审美眼光就是产品的追逐对象,我国的大部分鞋包产品都是中国现代的快餐式消费文化的产物,是快速变化的流行文化下的流水线产品,这是中国众多鞋包设计的定位所在。满足消费者多变的流行需求,满足其对时尚囫囵吞枣式的理解,中国的鞋包设计难免流于平庸。”客观来看,国际一流的鞋包设计更加强调鞋包设计与使用者精神内涵的契合,无与伦比的制作品质,设计师与制造商往往投入高昂的人力和物力成本,以精美的工艺品甚至是艺术品的标准制作鞋包产品。

快速消费品和精美的工艺品,定位不同,自然拥有了不同的生命路径。她还表示:“客观地说,中国教育体系一段时期以来美育的缺失,影响了几代消费者审美眼光的培养。个体消费取向有从众化、庸俗化的倾向,难以形成自己的独立审美风格,从而转向用奢侈品的鞋包品牌来‘标注’自己的审美水平。”或许,当我们在指责中国鞋包设计的水平差距之时,确实也应客观地反思市场的不成熟和消费者的眼光对设计的影响。


1  
阅读数量(77)
分享到:
 更多关于 皮革专区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经纬纺机
小图标 推荐企业
  • 1
  • 2
  • 3
  • 4
  • 5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