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产品推荐

产品分类

友情链接

联系方式

  • 联系人:陈丽洁
  • 邮 箱:office@wxyrjx.com
  • 地 址:江苏省无锡市新区梅村南丰一路8号
  • 手 机:13771109800  13901517878
  • 电 话:0510-88559911
  • 传 真:0510-85011198
  • 网 址:http://www.wxyrjx.com
分享到:

老企业的数字“新衣”

发布时间:2012-08-31

老企业的数字“新衣”

清晨7点半,仓库管理员李建从包里拿出“一卡通”刷开公司的门禁系统,开始一天的工作。

  上午9点,清点完库存量后,李建把数据录入电脑,同时在OA系统上接到了下午开会的通知。

  下午5点,李建从生产部门拿到了一天出货量数据,录入电脑后,公司一天的生产情况就清晰地展示出来,订单的缺货量也一目了然。

  每一天,江苏海大印染机械有限公司的生产、生活都是这样繁忙而充实的开始,每一个员工身边都围绕着信息化的点点滴滴。一切都显得那么井井有条,俨然是一副现代化企业标准的模样,可谁又能想到,仅仅是在半年前,这一切景象还不存在。

  前身为无锡市印染机械厂的江苏海大印染机械有限公司成立于1985年,2003年转制为民营企业,从事印染后整理设备、产业用布后整理设备的生产,并为美国沃尔沃道路机械(临沂)公司、韩国LS机械(无锡)公司等企业提供各类冷作钣金加工配套件。这个近30年的老牌企业,长期以来形成了一套传统的运转模式,让生产、管理的发展显得步履蹒跚。

  2012年1月的一天,海大开2011年终总结会,总经理陈丽洁明确提出,2012年海大的 “数字企业”建设将全面启动。决定一出,公司里立刻炸开了锅。中高层反对:软件一上,还有我说话的份儿?基层员工不理解:靠软件指挥这能行吗,我们具体办事的哪看得懂“高科技”?老员工不屑一顾:这鼠标点点的东西能比我30多年的经验还管用?新员工很疑惑:以后电脑和领导听谁的?

  面对质疑,陈丽洁不是没有动摇过,但是每天进入公司之后映入眼帘的忙乱景象,她最终下定了决心:必须改变!尽管反对声一片,陈丽洁还是义无反顾地上了ERP系统。“那段时间天天开早会,给员工做思想工作,给他们分析利弊,鼓励他们适应新模式新情况。”

  事实上,海大数字企业建设的准备工作从2011年就逐步开始了。2011年初,海大的订单量小幅下滑,陈丽洁动了建数字企业的念头,但这就意味着“投入”。“我们这样的企业,赚得并不多,可要是不搞,或许连这点微薄的利润都抓不住。”为了建数字企业,海大已经前前后后投入了200多万元。“这还是可查之账,还有大量的人力、精力没法儿计算。”从筛选软件公司到盘点库存,再到测试运行、培训员工,陈丽洁无不亲力亲为,她知道,自己不重视,员工就更不会认可。

  为了搞好数字化建设,陈丽洁变得很“挑剔”要么不搞,要搞就得搞好了。“不瞒你说,公司的技术顾问我3个月换掉了3个。直到现在这个工程师,他是机械加工厂出身,对海大的情况比较了解,才设计出适合我们使用的软件。”

  同时她似乎又有些“护短”,挑剔的是软件工程师,却不挑自家员工。和很多企业选用高学历人才使用信息化系统不同,在海大,中专以上学历的员工就可以运用这个系统。“并非要让海大迎合软件系统,而是要让数字化融入海大,我们有70%以上的员工学历不高,不可能为了上ERP把他们全换掉。”

  谈及建设数字企业的好处,陈丽洁笑着反问:“好处?你指什么?我可从来没指望这笔钱投下去能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在陈丽洁的眼里,建设数字企业所带来的好处并非朝夕之间就可以体现出来的,她更看重的是模式上与时俱进带来的长远利益。“就目前而言,体会最明显的应该要属抗人员流动性了。”

  企业免不了遇到人员流动,尤其是传统机械生产、加工型企业,人员流动更为频繁,“用工荒”常常是困扰企业发展的大难题,海大也不例外。“以前全凭经验说话,一个员工离职了,能把手上的工作移交50%给顶替他的人就算相当不错了,更别说老师傅和新手之间的差异了。”如今的海大把所有的工作流程固化、量化,不管谁离开,接手的人只要按照固定的流程和模式操作,就不会造成太大的偏差。“可以说,现在这个公司里,缺了谁都行,照样运转正常。”陈丽洁的话虽然狠了点,却不无道理。

  对于数字企业的建设,这位干练的女老总还有些自己的想法。在她看来,如果政府能做到分类推动,分类建设示范企业,会比目前的情况要好很多:“打个比方,海大是生产和加工混合型企业,参观学习就要找对路子的同样类型,生产的参观生产企业,加工的参观加工企业。这样的话,不管是人力还是物力,利用效率都要高的多了。”本报记者 金 睿

  创建数字企业

  推进两化融合

  作者:金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