⑵一相法工艺得固色: ①焙烘-汽蒸法。这是指涤/棉织物经过印花后先经焙烘(热空气固色),再经常规汽蒸,而分别是分散染料和活性染料在涤纶和棉纤维上固色的方法。 焙烘的温度和时间视所选用的分散染料的热升华性能而定,温度掌握在175∽200℃之间(一般多拥195∽200℃),时间为45∽120s;温度低时间宜长些。分散染料在涤纶上固色率的高低,根据优选的结果,温度占主导因素,如果没有达到该分散染料所需的热溶温度,则热溶时间的延长,对固色率得提高是很少有帮助的。 关于涤/棉织物的分散染料热溶染色机理,有着诸多的假说和论证,而具有倾向性的为气相转移说,由Macdowell提出并由Bent等人有试验加以论证。综合他们的基本观点,其固色机理为: 涤/棉织物浸轧分散染料染液以后,因为涤纶的疏水性强,然也大部分为棉组分所吸收,由于大部分分散染料(约80%)染在棉上,经过烘干,织物表面上的面分散染料主要为集聚形式,分散在稀释剂、分散剂和糊料的“干渣“中。在用焙烘法的热溶染色时。织物进入高温阶段,涤纶的分子链发生剧烈活动,长链间的空隙增加;同时沾污在涤纶表面的分散染料(约20%)视染料扩散性能的优劣,由分子的集聚形式变为单分子形式,向纤维内部扩散,即所谓接触固色;另一方面,棉上沾染的分散染料,受高温而升华,成为“染料蒸气”与涤纶产生较高的亲和力(范德华力等)而渐次转移到涤纶,先吸附在表面,在扩散入内部,最终完成分散染料对涤纶的染色固着。混纺比中的棉组分,尤如分散染料的运输站,起到先收储在提供分散染料的作用。 热溶染色实际上存在着织物升温、染料吸着和染料扩酸这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在实践上互有交叉。 印花织物的热溶过程与染色织物的热溶织物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其不同之处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