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文均 吴春明
1 引言 据中国服装协会调查,2001年中国服装出口总量为124.9亿件,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金额为366.56亿美元。服装及衣着附件出口总金额,占中国出口贸易总额的13.8%,占全球服装出口贸易总额的1/6[1]。由此可见,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品服装生产国和输出国,随着中国纺织服装出口量的高速增长,对其配套的上游产业-服装辅料行业提出新的挑战和机遇,迫使其跟随服装业的发展,而不断调整其发展的步伐。近几年,国内多家服装辅料企业开始对传统的面料整理技术进行改进,特别是对热溶胶整理技术,进行技术革新,从有底粉浆整理,改为无底粉浆整理,该技术的实施不仅降低了企业生产成本,而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为企业带来了较大的经济效益。 该技术首先是由在中国注册的一家日资企业,引进其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对热熔胶整理技术进行创新,该技术的关键要素之一是粘合剂,该粘合剂是由日本进口而来,国内尚无这方面报道,为此我们通过调研分析,决定采用互穿聚合物网络(IPN)技术来合成此类粘合剂,以满足国内众多服装辅料企业对此类产品需求。 互穿聚合物网络(lnterpenetrating Polymer Network,简称IPN)是两种共混的聚合物分子相互贯穿并以化学键的方式各自交联而形成的网络结构[2]。互穿聚合物网络一词是由Millar于1960年第一次提出,但对具有IPN结构的材料的研究可以追溯到19世纪Good year进行的橡胶的硫化或交联。进入20世纪后,一些科技工作者在IPN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但真正IPN进行深入的研究始于Millar。60年代初,他制成了聚苯乙烯/聚苯乙烯(PS/PS)的lPN离子交换树脂材料。继Millar之后,越来越多的工作者在IPN的研究及应用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IPN被广泛应用作抗冲击材料,离子交换树脂,噪音阻尼材料,热塑性弹性体和其他材料。目前,在我们国
2 实验2·1 主要原料: 丙烯酸甲酯(工业级)、丙烯酸丁酯(工业级)、甲基丙烯酸甲酯(工业级)、丙烯腈(工业级)、反应性有机硅单体(工业级)、交联剂GAO1(自制)、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平平加0-15、功能性和反应性乳化剂(自制)、过硫酸铵(分析纯)、增稠剂PTF、聚酯(工业级)、聚酰胺(工业级)2·2 合成实验 将部分单体和交联剂GAOl用乳化剂乳化成单体Ⅰ备用;将另一部分单体和交联剂GAOl及反应性有机硅单体用乳化剂乳化成单体Ⅱ备用。在反应釜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在氮气保护下升温至5O℃,加入10%预乳化单体Ⅰ,升温至70℃加入部分引发剂,至80℃,开始滴加单体Ⅰ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后,再反应1小时,然后滴加单体Ⅱ和引发剂。滴加完毕后,再反应1.5小时,升温至90℃再反应半小时,停止反应,冷却至40℃出料,所得乳液实测含固量为45%。
3 结果和讨论3·1 粘合剂的物理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