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纺织工程学会染整专业委员会 陈立秋 3.2.2活性染料两相法轧液 轧碱方式采用面轧低给液,面轧轧余率控制在60%~80%,如用低给液机可控制在35%~50%。不能浸轧,否则易增加染料的水解.造成渗化或沾色疵点。 3.2.3轧液方式 常采用浸轧法与面轧法。图3是卧式低给液轧车,A槽为还原染料浸轧工艺液,B槽用于活性染料面轧工艺液,轧辊3带液转移到织物上。由于织物未进轧槽,单面给液,所以带液量明显比浸轧法低。 图4是带刮刀计量的低给液浸轧机。显而易见,织物带液是面轧,且带液量精确可控。 图3卧式低给液轧车 A槽浸轧(主要用于还原染料两相法) B槽面轧(主要用于活性染料两相法)1织物;2化学品轧车;3不锈钢轧辊;4橡胶轧辊;5浸轧槽;6轧辊清洁器
图4刮刀计量的低给液浸轧机1织物;2吸液;3液膜;4磁棒;5变量;6计量刮刀;7液槽;8橡胶辊;9压力辊;10清洁辊 3.3两相法快速蒸化的工艺效果 两相快速蒸化通常用于机织物,织物经蒸箱中过热蒸汽进行固着所需反应时间很短.棉织物染活性染料8~12s;棉织物染还原染料采用雕白粉还原20~25s;棉织物染还原染料采用保险粉还原15~20s:黏胶织物染活性染料10—15s;涤棉织物染还原/分散染料18s。因为两相印花用的快速蒸化机蒸箱容布量相当少.不造成褶皱。印花及烘干完成后,织物首先通过化学助剂浸轧,然后进行固色蒸化。当织物进入蒸汽环境时,由于蒸汽快速凝结织物表面,织物即时升温至100℃。在此情况下,“溶比”相对维持于高位而固色在极短时间内完成,达到极佳的渗透和均匀的发色。织物均匀的高温度分布,不会因毛细管效应而引起染料的泳移,从而能获得精细印花的清晰轮廓线。 两相印花工艺的最大特点就是无尿素印花,印花浆中只含有糊料和染料,染料固着纤维所需的碱剂在快速蒸化前才施加,这样对印花浆料的稳定性得到彻底的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