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M型真丝绸印花糊料性能测定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05日

纪佩珍,胡祝庆,陈维国

科技项目 M型真丝绸印花糊料”,由浙江丝绸工学院研制成功。经上海丝绸科学研究所考核测试,中外合资杭信丝绸印染公司、绍兴兴诺丝绸印花有限公司等近1O家印花厂6O多吨糊料的应用,一致反映M 型丝绸印花糊料综合性能优于进口PA-40糊料,成本低,印花质量上乘,符合丝绸印花出口要求。1 测试结果与分析1.1 理化性能1,DPFF;2.SPG;3.M;4.PA-40;5.SP-30图1 原糊浓度与粘度相关曲线表1 原糊浓度与粘度相关性比较从表1可知,当粘度为8~12Pa·S时,粘度分别为:104(6.8%~7.6%)<SPG(7.2%~7.8%)<M (8.0%~ 9.2%<PA-40(9.1%~ 10.0%)<SP-30(29.0%~30.8%)。选粘度10Pa·S比较成糊率分别为:104<SPG<M<PA-40<SP-30,显见拼台糊料成糊率高于单一sP-3O糊料。从分子运动角度来看,糊料流动是高聚物大分子链段协同“跳跃”而实现整个分子质量中心的位移。由于糊料大分子间存在氢键等分子间范德华作用力,因此,流动过程中大分子间产生反抗分子相对位移的内摩擦力 粘度是分子间内摩擦力的宏观质量。sP-30是高水解度,醚化度的羟烷基淀粉醚 大分子链水解断裂,减低大分子间的作用力,降低反抗分子相对位移的内摩擦力使粘度下降,因而显示高含固量低粘度的性能。当与羟烷基半乳甘露糖SPG相拼混后,除SP-30、SPG各自存在大分子间作用力外,SP-30与SPG大分子间也形成氢键和范德华作用力,增加了反抗分子的内摩擦力而使粘度升高,这是提高成糊率的主要原因.1,2 原糊稳定性将含有防腐剂M 等五种糊料在5月下旬室温20℃放置24h后,将糊料恒温至25±l℃测定粘

度,分别以第一天所测粘度值为基准算出粘度变化率评定原糊稳定性,列于表2表2 不同原糊的稳定性比较由表2可知,一周后粘度变化率分别为104(3.2l↓)<SPG(7.5↓)<M(7.8↓)<SP-30(9.45↓)<PA-40(34.62↓),二周后粘度变化率分别为SPC,(9.18↓)<104(10.9↓)<M(12.1↓)<SP-30(19.09↓)<PA-40(59.74↓)。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