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青山,张海全,王秀宝
前言随着人类活动,特别是工业化程度日益提高,污染也越来越严重,于是各种环保材料、功能材料应运而生。在这个背景下,负离子对改善人们生活环境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1902年,Aschkinass和Caspan肯定了空气负离子的生物学意义;近年来,各国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使空气负离子的实用价值得到进一步肯定,被喻为“空气维生素”或“长生素”。据《国际医学杂志》报道,都市住宅封闭区,负离子个数40~50个/cm3,室内冷暖空调长时间开放,负离子个数小于25个/cm3。长期在现代化空调建筑物中生活和工作的人,常常会感觉烦燥、郁闷、昏睡、乏力、恶心、头疼,工作效率及身体健康状况明显下降。研究表明,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与空气中负离子的浓度密切相关。随着材料科学的迅速发展和高新技术的不断进步,人们正不断地开发、研带惧有释放负离子功能的纤维、织物和服饰。目前,产生负离子的方法主要是使空气进行人工“电离”,从空气分子或原子中夺取一部分电子,与其它的中性分子或原子结合形成新的负离子。常用的负离子发生方法有如下几种:(1)勒纳尔效应 利用人工水流、瀑布、喷泉、波浪撞击力使水分子电离,产生负离子;(2)电晕放电 利用高压电极的电晕放电作用,使空气中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负离子;(3)加热、挤压、摩擦 利用电热或人体对保健用品的挤压摩擦,使空气中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负离子;(4)天然矿物材料 利用电气石或其它负离子矿物材料的天然能量,激发空气电离产生负离子;(5)负离子激励剂 利用光线或紫外线照射触媒材料,或者利用具有天然能量的矿物励起剂激发能量,使空气中的水分子电离,产生负离子。其中利用天然无机矿石(如:电气石),获得空气负离子是最经济、应用最广泛的方法,也是目前人们研究、开发最多的方法 。经研究发现,产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