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防烧印花工艺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07月14日

纺织品涤棉烧花(烂花)印花布已成为国际上比较畅销的一种产品,获得消费者的青睬。烧花工艺采用含有酸剂的酸浆印在涤棉包芯或涤棉混纺织物上,经后处理,将炭化水解的棉纤维洗去,从而获得透明、半透明的多层次效果。防烧印花工艺与一般防印印花工艺相似,它是从烧花烂花工艺发展而来的特种印花工艺,用涂料印花浆中的碱剂或防酸浆中的抗酸剂,达到其防烧印花的效果。烧花印花产品具有凹凸鲜明、线条清晰的特殊效果。随着烧花工艺的不断发展,如在酸浆中加入某些分散染料,经过适当的后处理,便可得到一种颜色鲜艳的彩色烧花(烂花)的效果。防烧印花工艺是针对彩色烧花印花中花型较为精细的花茎、包边等部位易受烧花印花浆中的酸剂作用而被烧拔去除而用的一种新工艺。因此,如何使这些精细部位经烧花后仍保持完好.并且不沽色是防烧印花亟待解决的问题。我厂在印制彩色烂花花布中就碰到了这个问题。在彩色烂花印花布中有非常精细的花茎,采用常规工艺及染料都不能达到很好效果,这就要我们选择染料、助剂进行防烧印花。本文就以防烧印花工艺中防烧剂(即抗酸剂)为主进行探讨一、防烧剂的选择众所周知的酸碱中和原理,即用碱剂作为抗酸剂中和烧花印花酸浆中的酸,使得中和部分的棉纤维不被酸炭化水解,从而保留了棉纤维上的涂料。而未被碱中和的部分,由于酸的作用使得棉纤维发生炭化水解而被洗除。根据以上原理我们对无机类碱剂进行了筛选 一般常用的碱剂为NaOH、Na:CO 、NaHcO 等 用它们作为防烧剖,精细花型可以不被分散染料沾色,并能保留完垒,而且其制成色浆具有一定的稳定性。我们选择NaHCO 进行不同浓度的探索试验比较。采用常规碱剂作为抗酸剂,其防烧效果不是最理想,在防烧印花过程中产生一个白圈,即在花型的四周产生“渗化”现象,在花茎部分有不太明显没有彻底被水解去除的一种残留纤存在。这是由于碱剂与酸浆中的酸剂作用,部分碱剂随色浆中水渗化到花

型周围,形成“白圈”。酸对纤维素作用主要是对纤维素大分子中l、4甙键的水解,并起催化作用使聚合度降低 这主要由于氢离子在纤维素水解反应中起催化作用.氢离子并因为反应程度的加深而降低,水解反应将继续下去。而碱剂则可以使反应得以缓和终止 其结果使没有彻底被水解的棉纤维得以保留下来,这就是纤维所形成的“白圈 另外,酸碱反应本身有水的产生,也致使“白圈 的产生。抗酸剂(即碱剂)的增加.则白圈现象更突出。反之.白圈减少但牢度也下降,有一定的沾色(见袭”)

从表l中可以直观地反映出抗酸剂中自圈产生的原因。所以只有通过碱剂的调节,来达到防烧的效果。碱剂在高温条件下能一定程度上水解分散染料,可使分散染料不沾色。综合考虑牢度、沾色、白圈等情况,使得我们对抗酸剂有了一定的认识,决定使用分子量比较大的常温下呈中性的有机类释碱剂,通常一般用醋酸钠、酒石酸钠、柠檬酸钠等,但这些释碱剂防烧效果不是最理想。我们对抗酸剂TCNA进行了选择,将它在不同浓度下作了试验比较,它有一定的防烧效果(见表2)

从表2可以得出,抗酸剂TCNA 随浓度达到某一定值时,综合反应了防烧的效果。所以,对抗酸剂要有一定的控制。通过对抗酸剂TCNA进行了试验探索,认为应用于防烧印花是比较好的。抗酸剂TCNA在常温下印花浆的稳定性比较好,印花浆pH值在6~7左右,印花后织物在受热情况下逐渐分解释放出碱剂,碱中和酸浆中的酸,使得棉纤维不被酸所水解,并能保留棉纤维上的染料不被酸所破坏。为更好地体现防烧效果,我们将抗酸剂TCNA 与Na:CO;在不同的浓度下进行复配试验比较,见表3。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