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纺织印染产品的设计,生产与使用,与其他工艺品创造情况一样,可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印染国家,中华民族的染织史可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据《商君书策篇》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陕西华县遗址中的朱红色麻布残片,应是先民在织物上进行简单染色的最早发现。商周时期,人们已基本掌握了使用矿、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方法,并设专门的机构和官职掌管,这在《周礼》中就有“染人”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印染工艺日益兴起。漂白、浸晒、浸渍、浸染,着色等复杂的工艺技术都已掌握,官府中还专设有关的七个工官进行掌管,如钟人染羽、筐人设色、染人掌染草等。到了秦汉时代,则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其工艺水平之高超,已为大量出土的文物所证实。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精美印花敷彩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纹样设计与金银印花兽面纹等,都采用了条理反复中又富于变化的错位散点排列。 至于唐代的蜡缬、夹缬、绞缬、碱印、拓印等各种印染工艺及浸染、套染、媒染、防染等染色方法更是空前进步,蓬勃发展。许多新染料,如红花、靛蓝、苏木等,都被广泛开发,采用。丝绸图案设计领域中更是出现了窦师伦这样的杰出名家。据张彦远《历代名记》记载:“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伦,至今传之”。他设计的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形成了“瑞锦宫绫、章彩奇丽”的独特风格,世人称之谓“陵阳公样”。与此同时,盛唐之后,以唐草纹、宝相花、陵阳公样为典型的标志性图案风格也水到渠成逐步形成,完成了融合、吸收、创新的民族化进程而达到历史的高峰。其造型丰满,色彩艳丽,富贵华美的审美趣味和装饰风貌,完全脱离了秦汉以来的古朴、神秘风格。图案的构成形式大多采用散点和团窠相结合而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