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印花 >

图案设计与印花纺织品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26日

在人类文明进步,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纺织印染产品的设计,生产与使用,与其他工艺品创造情况一样,可谓源远流长丰富多彩。我国是一个古老的印染国家,中华民族的染织史可追朔到新石器时代。据《商君书策篇》记载:”神农之世,男耕而食,妇织而衣”陕西华县遗址中的朱红色麻布残片,应是先民在织物上进行简单染色的最早发现。商周时期,人们已基本掌握了使用矿、植物染料的染色工艺方法,并设专门的机构和官职掌管,这在《周礼》中就有“染人”的记载。 春秋战国时期,手工印染工艺日益兴起。漂白、浸晒、浸渍、浸染,着色等复杂的工艺技术都已掌握,官府中还专设有关的七个工官进行掌管,如钟人染羽、筐人设色、染人掌染草等。到了秦汉时代,则已达到相当成熟的阶段,其工艺水平之高超,已为大量出土的文物所证实。湖南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精美印花敷彩纱,就是其中的代表之一。其纹样设计与金银印花兽面纹等,都采用了条理反复中又富于变化的错位散点排列。 至于唐代的蜡缬、夹缬、绞缬、碱印、拓印等各种印染工艺及浸染、套染、媒染、防染等染色方法更是空前进步,蓬勃发展。许多新染料,如红花、靛蓝、苏木等,都被广泛开发,采用。丝绸图案设计领域中更是出现了窦师伦这样的杰出名家。据张彦远《历代名记》记载:“高祖太宗时,内库瑞锦对雉、斗羊、翔凤、游麟之状,创自师伦,至今传之”。他设计的纹样多采用对称的格式,形成了“瑞锦宫绫、章彩奇丽”的独特风格,世人称之谓“陵阳公样”。与此同时,盛唐之后,以唐草纹、宝相花、陵阳公样为典型的标志性图案风格也水到渠成逐步形成,完成了融合、吸收、创新的民族化进程而达到历史的高峰。其造型丰满,色彩艳丽,富贵华美的审美趣味和装饰风貌,完全脱离了秦汉以来的古朴、神秘风格。图案的构成形式大多采用散点和团窠相结合而

成,宋元两代的印染工艺继续进一步得以发展。特别是在宋代,桐油竹纸镂空印花版的出现,替代了以前的木版捺印。另外,染液中由于加入了胶粉,起到了防止渗化的效果。这些工艺方面的改进措施,都使印染图案的印制更加趋于精美化。同时,洛阳贤相坊还出现了人称“李装花”的著名刻花版艺人,印染纹样的设计和制作更趋于专门化。在防染印花方面,浆水缬被逐渐开发出来。这种“药斑布”就是后世在汉族民间广为流行的蓝印花布的前身。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在图案、纹样设计中开始重视写生花卉,总的艺术风格转向轻淡自然与端严庄重。至明清时代,印染工艺、技术都日趋简便、普及。“蓝印花布” 由于具有纹样清晰多变、色彩清白相间、耐洗耐用等特点以及粗犷中显美感的装饰风格,因此受到民间百姓欢迎而广泛流传。其中以苏州地区最有名,人称“苏印”、“苏布”,从业染匠不下万人。明代直接印花中印金工艺水平特高。它在绫缎上用凸版印制,夺目的金色花纹于织物表面充分地反映出来,显得富丽堂皇。但是,纵观明代的图案、纹样设计风格,并不像唐代那样丰满、浓艳,也不似宋代特有的秀雅,轻淡,而是将两者有机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明代自有的特色风格,写实与简化很好地结合起来,产生出一种既生动自然又富于装饰美感的程式特点。图案形态流行缠枝花纹样。清代的印染图案设计风格,既有明代的传统借鉴,同时又受到外来纹样的影响,显得纷繁、多样、复杂,色彩有淡雅、柔和的,也有华丽、强烈的。但总的感觉其风格过于繁缛、精细。到了清代末期,随着外国势力的不断入侵,机印洋布的大量输入及外资纺织印染厂的在华开设,传统的作坊式手工印染除在某些乡村、山区及少数民族地区尚有少量保存外,整个印染行业已逐渐被机械化所替代。清末的图案设计趋向不中不西,乃至拼凑,由纤弱而走向衰落。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