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色织物染整工艺与质量控制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8年08月22日

色织物染整工艺与质量控制

谢定章(扬州印染厂,江苏扬州 225003) 摘要:对色织物生产中的色纱对样管理和常见的筒子染色大小样色差、批量性色差和后整理等影响染色质量的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生产工艺与控制质量的措施和方法。 关键词:筒子染色;工艺过程;质量 中图分类号:TS193 31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0-4017(2005)07-0037-040 前言 色织物风格独特,具有较高的附加值。由于其生产流程较长,工艺复杂,所以在实际生产中常常会发生对样不准,或者未能考虑后道工序的色泽变化,导致其成品与指定的色泽偏离,甚至无法补救。色纱对样不像印染行业染色布对色,色织与白织的根本区别是,前者先染后织,后者则是先织后染。先染后织色光变化非常复杂,它与织物组织结构、织造上机工艺和后整理工艺及配色模纹关系甚大。例如,色光与织物组织结构的关系,其经密和纬密与原样不一样,色光也不一样,特别是经纬异色品种色光差异更大;织造上机工艺对色光影响也很大,最明显的是小样与大样的色光差别,因为小样经向张力小、纬向张力大,而大生产时的布机是经向张力大,纬向张力小;此外,与位置线也有关,一个高后梁和一个低后梁织造出来的同一个品种其色光就有差异。对于后整理工艺,丝光与不丝光的同品种色光差异大,一般丝光以后的色光偏深、偏红;与后整理定形温度的关系,定形温度越高其色光越偏红、偏深;还有与配色模纹的关系,例如,客户要求改变来样织物组织或经纬密度,就不能对照原来的纱线色光,必要时需做先锋试样,调整色光。因此,对色光的理解,必须了解织物结构设计、织造上机工艺、后整理和配色模纹等,不能仅仅停留在染纱车间的对准色光。1 对样管理对染色质量的影响 在色织生产过程中,纱线染色是头道工序,更是一个重要环节,应该采用现代化的管理。首先从打样程序来看,目前普遍的管理现状是接到一块来样,首先分配给打样工去打

样,然后将打样工的处方连同纱样交工艺主管确认。这种传统的模式已经不能适应现代化管理系统。正确的方法应该是,将所有通过若干次放样合格的工艺处方(也就是放样一次成功的处方)集中起来,按不同颜色(如红、黄、蓝),不同的染料生产单位,分成几大系列,每个系列又分成若干序号,把这些处方存入电脑,通过色纱的代号检索,就可查到某色种,同时把这些处方的纱样全部收入样本,编成色谱。采用这种管理方法的优点是: (1)通过若干次放样合格一次成功的处方都是比较成功的处方,特别是其配伍性、各项物理指标和可操作性都比较适合生产。 (2)从管理角度上讲,用电脑处理,较方便集中管理。 (3)节省劳动力,提高效率。一块样布与另一块样布之间,一个颜色与另一颜色之间有许多都是比较相近的,也可以是近似色或姐妹色,但分配给若干人打样,浪费时间和劳动力,且影响放样的一次成功率。 (4)可以将各种染料按用料多少分成深、中、浅色,不但可以强化内部管理的经济核算考核,还可以为以后承接对外加工提供一定的借鉴资料。 (5)可以加强监督和控制。例如对一次成功率的考核,对染化料的耗用考核等。2 制订工艺对染色质量的影响2.1 助剂用量 为减少打样与缸中投染的误差,一定要求在打样过程中做到与缸中染色一致,即要求在染浴中加入与大货一致的助剂。助剂及其用量如下: 冰醋酸 1g/L (即1g/L化到100mL吸取5mL)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