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活性染料无盐和低盐染色研究进展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17日

活性染料无盐和低盐染色研究进展

王东伟汪 青刘元美(1.中原工学院,郑州450007;2.东华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上海201600)摘要: 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需加入大量的盐,以提高染料的上染率和固色率.盐的加入导致水质恶化,破坏生态环境,因此活性染料的无盐和低盐染色研究成为印染工作者致力解决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从染料开发,纤维素纤维的改性,染色助剂,染色工艺4个方面阐述了无盐染色技术的近期研究进展,并进行了归纳分析.关键词: 活性染料;无盐和低盐染色;染料结构;纤维素纤维改性;染色助剂;染色工艺中图分类号: TS193  文献标识码: A 纤维素纤维是世界产量最大的纺织纤维,而活性染料已成为纤维素纤维纺织品染色最重要的一类染料.活性染料分子结构简单,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使用方便,成本低廉,牢度优良.但活性染料最突出的问题是上染率和固色率低,染料的利用率不高,在传统的染色工艺中,为了提高染料色上染率和固色率,需要加入大量无机盐促染,根据染料的结构和染色织物的性质的不同,盐的用量范围约为30~150g/L.加入大量的中性盐,使印染废水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从生态角度讲,高含盐量的废水排放直接改变了江湖的水质,破坏了生态环境.盐分的高渗透性将导致江湖周围的土质盐碱化,降低农作物的产量.其次是浪费盐资源,增加了成本.目前对印染废水中的有机化合物的处理已经取得了很大成就.但对无机盐的处理还处于初步研究阶段.国内外已用的除盐工艺有离子交换除盐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离子交换技术的研究和应用已有报道,但膜分离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上的应用还停留在试验阶段.总之,通过物理化学及生化的方法不能实现印染废水中无机盐的降解和回收.基于此,近年来活性染料的无盐和低盐染色已成为印染工作者研究的热门话题之一.本文系统地阐述了活性染料无盐和低盐染色的可行性以及实现这种染色工艺的不同途径.1 染料

结构近年来开发的低盐染色活性染料大多有较高的直接性,在保证染料溶解性和匀染性的前提下,磺酸基的数目较少.为了提高染料的固色速率和固色效率,低盐染色的染料均属于双或多活性基染料.染料上的磺酸基数目越多,与纤维的电荷斥力就越大,降低直接性越显著,反之,疏水基团越多,芳环平面排列性越强,染料直接性就越高,盐用量就越低.如在染料母体中引入脲基,增加了染料分子的共平面性,从而使其直接性增加,减少盐的用量,但是直接性不可过高,否则会使水解染料难以洗除.染料活性基团的反应活性增强,染料固色速率加快,纤维中染料的活度af较小,提高了染料向纤维内部渗透的浓度梯度,使染料易于上染纤维.为了减少或消除染料与纤维分子负电荷间的斥力,近年来还开发了阳离子活性染料.通过在传统的活性染料的基础上用阳离子型的水溶性基团取代原来染料中的阴离子型水溶性基团,如用季铵盐取代染料中的磺酸基团.目前多以一氯均三嗪和乙烯砜活性基的活性染料为基础.以上的活性染料可以在无盐的条件下染色,因为染料所带的正电荷使得染料和纤维有很大的亲和力.具有第一种结构的染料的应用性能要优于第二种结构的活性染料,第一种结构中引入了吡啶基团作为增溶基团,并且通过脂肪烷烃间隔连接发色团.在碱性条件下,吡啶基团发生裂解,这就可以避免因正电荷的引入引起染色织物的耐光性降低的问题.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