蚕丝的活性染料染色性能研究
目前蚕丝织物的染色印花主要应用酸性染料,其湿处理牢度往往达不到要求。活性染料是唯一的一类能与蚕丝纤维以共价键结合的反应性染料,其共价键的键能远大于氢键、范德华力,因而应用活性染料染蚕丝织物,有望从根本上解决水洗牢度问题。本课题主要研究不同温度和pH值条件下,蚕丝纤维与乙烯砜型和一氯均三嗪型活性染料的键合性能,比较这两类活性染料在蚕丝和棉纤维上键合性能的差异性,优化这两类活性染料染蚕丝的工艺条件。限于文章篇幅,文中仅对乙烯砜型活性染料进行讨论。
1 试验1.1 材料、药品及仪器材料 真丝02双绉,漂白全棉细布药品 活性艳蓝KN R、科华素艳橙3R、活性艳蓝K GR等各类染料;平平加O、209洗涤剂、元明粉(均为工业品),NaHCO3、Na2CO3(均为分析纯);缓冲溶液。主要仪器与设备 THZ 82恒温振荡器、PHS 3C精密pH计、722S分光光度计、SF600PLUS电子测色配色仪、YG(B)026D 250型电子织物强力机和耐摩擦色牢度仪。
1.2 测试方法(1)上染率E 表示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包括与纤维键合和未键合的染料)占投入到染浴中染料总量的百分率。由测定染色前后染液的吸光度计算:E=(A0-At)×100/A0式中:A0———原液吸光度;At———残液吸光度。(2)固着率F 表示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占上染到纤维上的染料总量的百分率。将染色后的织物一半用于皂煮,一半烘干。将皂煮后的织物洗净烘干后,应用SF600型Datacolor电子测色配色仪,测定皂煮前后染色织物的K/S值,按下式计算:F=(K/S)皂煮后×100/(K/S)皂煮前(3)总固着效率T 表示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占投入到染浴中的染料总量的百分率:T=EF/1001.3 染色方法1.3.1
1.3.2 染液配方/(g·L-1)染料/%(owf) 2平平加O 0.5元明粉 40碳酸氢钠5(或按试验条件调节pH)浴比1∶50
1.3.3 工艺流程染色总时间为120min
2 结果与讨论2.1 活性染料与蚕丝的反应性能及与棉的差别 采用活性艳蓝KN R在不同温度和pH值下染色蚕丝和棉织物,它们的上染率、固着率以及总固着效率,pH值对活性染料染棉上染率的影响较大。只有在碱性条件下活性染料在棉上才有较高的上染率;对蚕丝染色而言,在pH值4~10范围内,活性染料均有较高的上染率。活性染料在蚕丝上的总固着效率高于棉,意味着染料在蚕丝上的利用率较高。通过测定染色前后染液pH值,发现染色前后pH值并未显著改变。
2.2 活性染料与蚕丝的最佳反应条件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