硫化染料染色常见疵病及克服方法
名 称 | 形 状 | 造 成 原 因 及 克 服 方 法 |
白 节 | 局部未染色 | 1、染前纱被风干。脱水后用湿布盖好。 |
2、纱在染机内被压杆或笼盖压住。开车前加强检查。 | ||
色 档 | 纬向宽狭不一的横条 | 1、坯布缝头时,叠层太厚,使丝光后带碱或染色后带染液较多。可采用平接式缝头。 |
2、坯布去杂不净而固定搁置时间太长,染前又未洗净所致。应避免布卷放置过久,染前应充分水洗。 | ||
头花与深头 | 布卷两端有较长、较深的花斑 | 1、卷染时接头布使用次数过多。可用硫化碱剥色后再用。 |
2、布卷两端水洗不净。水洗时布卷调头不可过早。 | ||
3、拉头过缸,操作较慢。 | ||
4、过缸前,末一道刹车较松;布卷带液过多。 | ||
边深浅及阴阳面 | 两边及正反面色泽深浅不一 | 1、硫化染料轧染时,上、下轧辊硬度相差过大。 |
2、轧辊左右压力不一,应加调整。 | ||
3、织物单面擦毛,被擦毛的一面,得色较深。导辊等要检查保持表面平滑。 | ||
红筋、红斑等 | 红色条状、块状等 | 1、硫化蓝、硫化黑染色时,如染料量多易造成溶解不良,染料颗粒粘附于纱线上氧化后形成,严 格按照化料规定溶解好染料。 |
2、防氧剂用量不足,使还原力降低,而造成早期氧化,这种现象,以硫化蓝BN,RN尤易产生。要加强染浴硫化含量的测定,及时调整染浴内硫化碱至规定量。 | ||
3、操作不当,机械故障或布卷不齐,使染物暴露在外,而引起早期氧化,这对硫化蓝BN、RN更为突出。要认真执行操作工艺,加强设备维修保养,布卷不齐可用防氧剂(或硫化碱溶液)浇边去除之。 | ||
4、染物前处理时发生斑渍疵点,或前处理后带碱较重,加强煮练前后处理,符合质量要求,有斑渍的染物,染色前要予以处理。 | ||
色泽萎缩 | 发色不充分或红光消失 | 1、用硫化红棕B3R拼染,必须严格掌握染色温度、染浴含硫化碱量和染后清水洗涤工艺。 |
2、硫化红棕B3R色光多变,染后需保持定量的醋酸处理,洗除残余碱质。 | ||
古铜色斑 | 染物两头或表面呈古铜(或金铜)色深斑 | 1、硫化黑卷染后,水洗不良,造成两头过早氧化。加强水洗。 |
2、硫化黑染维棉(或维粘)时,易产生红褐斑,可用氯化亚锡、硫酸亚铁等溶液(对织物重1-10%)处理改善。 | ||
3、以硫化黑连缸染棉纱时,由于:(1)电解质越聚越多;(2)染浴中硫化碱含量低,染浴不稳定;(3)染料含量过多,容易造成浮色沾附于纱线表面等因素造成。在染色过程中,要注意定期调换染浴,或在多次染色后,过滤除去残余杂质,并测定硫化碱含量后续用。 | ||
色花、色点、色差 | 局部不匀并有深色点,头、续缸色泽深浅 | 1、染浴中硫化碱含量不足,加强测定与控制。 |
2、染色后的氧化方法和时间不一致。控制氧化工艺条件要前一致。 | ||
3、合理掌握头缸、续缸的加料,使头、续缸的含碱量一致。 | ||
4、红棕B3R化料方法不一致。必须做到化料一致,并随做随用。 | ||
5、染深色品种后,机台未清洗干净而赞成。加强染色后的机台清洗工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