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怎样避免全棉和锦棉交织物染色时产生“雨状条”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3日

怎样避免全棉和锦棉交织物染色时产生“雨状条”

染色时,若处理不当,几乎所有织物都会产生不同程度的“雨状条”疵病,尤其是在卷染和轧染等平幅设备上加工全棉和锦棉薄型织物时,该问题更为突出。

产生“雨状条”疵病的原因大致有以下6个方面:

(1)织物用纱(丝)条干不匀,导致布面局部,甚至整匹出现疏密不一的现象。

(2)选用的染料分子颗粒较大,尤其是分散和还原染料,容易发生泳移。

(3)对加工设备缺乏调控保养,如卷染机的导辊和扩幅架使用时缠上纱线等障碍物,轧车的轧液率过高,预烘时红外线温度偏高,以及热风烘燥时风量过大等。

(4)染化料的筛选和使用欠妥,宜选择分子较小,不易泳移的染料,否则应调整处方,如添加匀染剂、防泳移剂等。

(5)加强对坯布的检验,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6)前处理不到位,如没有除尽浆料、油脂和蜡质等,以致织物未能获得良好、均匀的吸湿性等。

以上种种,都会导致织物在染色过程中产生“雨状条”。

避免或减轻“雨状条”的办法有:

(1)加强对坯布的检验,尽量在染色前发现问题。如发现全棉坯布织造上存在疏密不一的现象,一方面预先向客户说明;另一方面,从前处理到烘燥各个环节进行严格监控,把疵病减少到最低程度。实践中,全棉织物可以避免“雨条状”的产生,而涤棉或锦棉混纺交织物则相对较困难。

(2)加强丝光。氢氧化钠用量可增至230~250 g/L,车速控制在20~25 m/min,让棉纤维在一定张力下充分膨胀,使织物结构变得疏松。但必须指出,在前处理中既要去除织物上的各种杂质,如浆料、油脂和蜡质等,又不能高热处理过度,否则,杂质会在纤维周围形成防水膜,降低织物的吸湿性(毛效),增加染液在焙烘时的泳移倾向,更易产生“雨状条”疵病。

(3)织物

染色后要采取温和预烘,预烘后带液率宜控制在30%左右,热风烘燥时使织物内外水分均匀蒸发,防止染液泳移。一般热风循环的速度要由慢至快,温度由低至高。

(4)染色前尽量减少拉幅、预定形或烘干等干热处理。在染色前频繁进行热处理,会增加织物的致密程度,在染色及其后续加工过程中产生难以消除的影响,尤其是涤棉和锦棉的预定形工序,常会加重“雨状条”的形成。所以,该类混纺交织物宜在平幅设备上加工。由于锦纶(尼龙)纺丝的原因,其条干是不均匀的,因而不宜对锦/棉进行热处理。实践证明,锦纶是耐碱的,所以锦棉织物虽不用像全棉织物那样进行丝光,但有必要在染前进行碱处理,Na0H浓度控制在150~180 g/L,以改善条干不匀的丝束,减轻“雨状条”的形成。而涤纶经碱减量处理后,“剥皮”作用会使纤维条干变得粗细不均,增加疵病的产生,所以,在制定加工工艺时,要根据织物组分,区别实施工艺。

(5)对容易产生“雨状条”的织物,在处方上除了要对染料进行筛选外,还可采用匀染剂SFH(丙烯酰胺与丙烯酸二元共聚物)改善染色效果(1〕。其用量为:轧染⒛g/L;卷染3~5 g/L;溢流染色1~2 g/L。一般,对容易产生泳移的染料和操作难度高的设备,以及疏密明显不同的织物等,用量可适当提高。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