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生差异可能有两个方面,一种是色相、色光上的差异,一种是色泽上的深浅。如果是色相与色光上的差异包括色花,其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从煮练处方来看,棉布煮练时烧碱用量3克/升是不合理的。因为棉纤维通过煮练可使纤维中脂肪,蜡质被皂化,含氮物质与果胶质被水解从而提高棉纤维的吸水性能,有利于染色加工。用碱量少棉纤维中蜡质和脂肪未能充分皂化而除去。一般烧碱用量至少在10克/升以上,现在你厂采用的是煮、漂一步法,依靠双氧水强行脱脂也不合理,因为双氧水只能分解产生新生氧和游离基破坏棉纤维中色素,对蜡质的去除影响不大,因此这种煮练工艺很容易产生白度不匀和泛黄等现象,也能直接影响到染色不匀或色光不一。另外,坯布经煮练后,染色前一定要清洗至布面pH值呈中性才可染色。若坯布的pH值过高(带碱)会使染色不匀,pH值过低(带酸)则染色较浅。如果是色泽上的深浅,原因多半是染料水解造成的。因为打小样时染料是预先溶化的,染色生产时染料一般是随用随化的。也有可能是打小样的染料是随化随用而大样生产用染料是提前化好的。总之,染料化好后要及时染色,否则就会产生染料部分水解而使染料失去与纤维结合能力造成色浅。活性染料的水解原因主要是染料结构中有活性基团,活性基团不但能与纤维中羟基(一OH基)起作用,同时也能与水中的羟基起水解作用,特别是在碱性介质中,发生水解作用更快。 技术科打出的小样与车间生产的大样产生差异的原因还有:小样与大样染色的浴比不同;染色水质不同;小样与大样染色所用活性染料批号不同;或染料在贮存时受湿而含有已水解的染料;部分活性染料对铜、铁离子有不同程度的敏感而产生色光的变化等诸多因素。以上意见供参考,我认为只要加强管理、认真检查工艺、严格执行操作规程,造成小样与大样的差异原因是可找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