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X型活性染料的蚕丝织物染色方法探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07日

X型活性染料的蚕丝织物染色方法探讨

陈林

苏州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摘要:研究X型活性染料对蚕丝织物在酸性浴法、中性浴法和碱性浴法的染色性能。实验证明:选用碱性浴法染色,可得到较高的固色率;各项染色牢度(水洗、摩擦、升华、耐晒牢度)均有提高。

关键词:X型活性染料、丝绸、固色率、染色牢度

丝绸传统染色工艺所用的染料绝大部分是直接、酸性和中性染料,可以有较高的得色量,色泽较鲜艳,但固色率低,水洗、磨擦及日晒等牢度较差,从而大大影响丝绸的服用性能。因此,尽管丝绸有着良好的吸湿和透气性、穿着舒适,天然的蛋白质纤维有利于人休健康,但染色牢度差往往导致人们忍痛割爱。

近年来,人们使用活性染料对丝绸染色,可以得到较高的固色率,各项染色牢度也大大提高,而且活性染料色泽鲜艳、色谱齐全、价格低廉、使用方便。

本文着重研究X型活性染料对丝绸分别用酸性浴、中性浴和碱性浴法的染色工艺对染色性能的影响,从而找到合适的染色方法。

1、 染料的选择

染料选择应考虑到以下几个方面:

1.1环保要求

传统丝绸印染所用的中性染料含有金属离子,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而活性染料则没有这种污染。

1.2节能要求

随着工业的发展,能耗越来越大,而且这种趋势正在迅速增长。能源并不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我们在发展生产、满足生活所需的同时,要尽可能地降低能耗。由于活性染料染色采用小浴比,较之酸性类染料染色节水,而X型活性染料采用低温染色和固色,能节约电能。

1.3染色牢度的要求

采用酸性、中性和直接染料印染丝绸,染色牢度如水洗、日晒、汗渍、磨擦牢度均较差,为3级以下,导致真丝绸在短期内就退色,这大大降低了使用价值。而采用活性染料,可较大程度提高染色牢度,有的可达4级以上,很大程度上解决了真丝绸产品的易裉色、易旧等弱点,增加了真丝绸产品的附加值。

2、 实验部分

2.1材料

织物:02双绉

染料:活性红X-3B、活性黄X-6G、活性蓝X-BR,用三种染料进

行拼色染色。

其它试剂:氯化钠(分析纯)、碳酸钠(分析纯)、平平加0(工业品)、净洗剂209(工业品)

2.2仪器

722型分光光度计、RY-25012常温振荡染色机、Y571BC染色磨擦牢度仪、SW-12A耐洗色牢度仪、LFY306汗渍色牢度仪、YG611L日晒气候色牢度仪

2.3测试内容

2.3.1吸色率的测定

X─染色残液中染料量(%); B─染色残液的光密度值

A─标准染液的光密度值; n1─标准染液和染色残液的测试浓度的倍数。

2.3.2固色率的测定

按下式计算出固色率

固色率=吸色率-Y

式中:C─标准皂液的光密度值, D─皂煮残液的光密度值;

Y─皂煮洗涤下的未固着染料量(%)

n2─标准皂液和皂煮残液稀释的倍数。

2.3.3染色牢度的测试

分别测试染后丝绸的水洗、日晒、汗渍、磨擦牢度。

2.4染色方法

2.4.1酸性浴法

工艺处方及条件:

染料(owf) 2%

平平加0 0.3g/L

醋酸 0.2g/L

浴比 1:20

皂煮处方及条件:

净洗剂209 1g/L

碳酸钠 0.7g/l

皂洗温度 80℃

皂洗时间 10min

上染工艺曲线:

2.4.2中性浴法

工艺处方及条件:

染料(owf) 2%

平平加0 0.3g/L

氯化钠 5g/L

浴比 1:20

上染工艺曲线:

2.4.3碱性浴法

工艺处方及条件:

染料(owf) 2%

平平加0 0.3g/L

氯化钠 5g/L

碳酸钠 15g/L

浴比 1:20

皂煮处方及条件:

净洗剂209 1g/L

碳酸钠 0.7G/l

皂洗温度 80℃

皂洗时间 10min

染色工艺曲线:

2.5测试结果

染色方法

固色率

皂洗牢度

湿摩擦牢度

日晒牢度

耐汗渍牢度(

酸)

耐汗渍牢度(碱)

酸性浴

77.1

4

3

3

3~4

3~4

中性浴

75.3

3~4

3~3

3

3~4

3~4

碱性浴

81.5

4~5

3~4

3~4

4

4

3、结果与讨论

3.1真丝绸用X型活性染料染色可选用碱性浴法染色较为合理,较之酸性浴法和中性浴法可得到较高的固色率,提高各项染色牢度。

3.2X型活性染料染丝绸在得到较好的染色效果的同时,由于染色温度低,可有效降低能耗,降低生产成本,节约自然资源。

3.3由于碱性浴染色的固色率及各项染色牢度较高,则后处理残留的染料量相应减少,由此产生的污水量减少,这有得于环保,同时也降低了治污成本。

3.4综上所述,采用X型活性染料碱性浴法染丝绸,可一举几得。

4.参考文献

(1)蔡祖伍等.活性染料及其真丝绸印染工艺探讨。染料与染色,2003年,第40卷第3期。

(2)郝旭等.真丝绸活性染料染色工艺方法再探讨。辽宁丝绸.1995年

第3期。


1  2  3  4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