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棉织物活性染料染色湿摩擦牢度问题
摘 要: 活性染料染色存在染品湿摩擦牢度差的问题。文中分析了湿摩擦牢度的测试方法,对影响湿摩擦牢度的因素,包括染料的特性、浮色、水质、织物的组织结构和表面光洁度,以及后处理等进行了探讨,并根据长期生产实践,提出各工序的改进措施。 关键词: 染色;活性染料;湿摩擦牢度;棉织物 1 前言 活性染料深色染品的耐湿摩擦牢度差的问题,一直是长期困扰染整工作者的技术难题。活性染料的耐湿摩擦牢度相对较差是由其自身的一些特性所决定。例如染料自身的水溶性,在碱性条件下易水解而失去与纤维的反应性;与纤维分子反应形成的酯键或醚键易水解断键等。因此,在生产实践中,分析湿摩擦牢度差的成因,加强各工序过程的控制和措施,弥补染料自身的缺陷,以提高产品的耐湿摩擦牢度,是染厂提高产品质量关键。 2 湿摩擦牢度测试方法 耐湿摩擦牢度的测试方法是在摩擦牢度检验机上,将标准摩擦白布(标准湿态) 固定在摩擦头上,在规定的压力和动程下,对织物摩擦规定次数;白布试样干燥后,在标准光源下将白布试样沾染的颜色和标准沾色灰卡对比,然后评定级别。按照国家标准,棉织物(丝光布) 耐湿摩擦牢度的等级应达到2~3 级。 从测试过程可看出,耐湿摩擦牢度实质上反映的是织物上的染料分子和织物表面的着色纤维短茸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从织物上脱离的难易程度。染料分子在纤维上的存在方式主要有三种: (1) 以化学键与纤维结合; (2) 靠氢键、范德华力与纤维结合(如水解后的染料分子没有与纤维发生反应) ; (3) 根本没有与纤维结合,而靠氢键、范德华力与其他染料分子沾在一起(如未洗净的浮色) 。其中,化学键的结合力比氢键、范德华力强。因此,提高织物的耐湿摩擦牢度,就要使染料分子最大程度地以(1)形式存在,而尽可能去除后两种形式。 在湿态下,染料分子从织物上脱离而转移到与之摩擦接触的白布上,属于分子扩散运动。由于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