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海岛纺超细旦涤纶丝织物染整加工中的若干问题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4月17日

海岛纺超细旦涤纶丝织物染整加工中的若干问题

杨栋樑(全国染整新技术应用推广协作网)

1前言 1970年海岛超细旦涤纶纤维首先在日本东丽公司开始投入工业化生产,其代表性产品为人造麂皮“Ecsdine”进入90年代海岛纺纤维的生产技术进一步发展和提高,而海岛纺纤维生产也随由日本几家公司扩大到欧美、南韩和台湾省有关化纤生产公司。海岛纺纤维生产技术进步的标志是:(1)岛数由16,37,64等,最高达600岛,甚至1000岛;(2)海与岛的比例从原来60:40,发展到20:80甚至更高。海岛纺纤维的一般纤度不论长丝和短纤可达0.1~0.001d水平,是其它剥离纺丝法不可能达到的,据称:在实验室已生产的单纤为0.0001d纤维,也就是说,只需4.6克的这种纤维就可将地球与月球(384,000KM)联系起来了。目前,海岛纺纤维在日本(东丽、钟纺、帝人和东洋纺等公司)的总生产能力约为2万吨/年,南韩和台湾省生产能力达3.5万/年,据称全球生产能力(含欧、美,不含我国)为7.5万/年,其中长丝为5万吨。我国海岛纺纤维的起步不算晚,可是有实质性进展是90年代开始的。全国上马的海岛纺纤维生产能力估计已超过3万吨/年,实际生产量可能尚不到生产能力的1/4。200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掀起一股生产麂皮绒织物的热潮,据一些工厂反映,其间相当一部分海岛纺纤维原料是选用南韩和台湾产品,其具体原因不详。其次,又说我国生产出口的海岛纺纤维纺织品受到来自市场的质疑,问题大都集中在染整加工方面如产品的风格和染色质量等。为此撰写此文发表一些不成熟的看法,就教业界诸公,祈不吝赐教。

2海岛纺纤维[1,2,17]海岛纺纤维是将两种热力学上不相容的高聚物,按一定比例进行复合纺丝或共混纺丝,制得有海、岛结构的双组份复合纤维,其中连续相为海,分散相为岛。用有机溶剂或碱液溶解除去岛组分,可得海组分的中空或微孔纤

维;如溶去海组分,则得岛组分的超细旦纤维,视岛组分是否连续可分长丝与短纤两种,统称海岛纺纤维,这是近代开发的一种高科技纤维,性能优越倍受人们关注。2.1海岛纺纤维的生产方法 海岛纺纤维生产方法有复合纺丝和共混纺丝两种,共岛组分一般为涤纶(PET)和聚酰胺(PA),海组分大多为水溶性聚酯(COPET)、聚乙烯醇(PVA)、聚乙烯(PE)和聚苯乙烯(PS)等。根据可溶性组分作海组分还是岛组分的不同,复合纺丝法可分为定岛型和非定岛型两种。定岛型纤维溶去其中的“岛”组分后得到中孔纤维(见图1),非定岛型纤维溶去其中的“海组分”后,得到超细旦纤维(见图2)。

海岛纺纤维的复合纺丝法,一般以水溶性聚酯(COPET)为海组分,聚酯(PET)为岛组分,海与岛的比例一般为30:70或20:80,最高可达5:95。海岛纤维中的海组分COPET一般在1%NaOH溶液中,100%处理70分钟,便被溶解,水解为齐聚物及其分解产物而完成开纤后,便得到岛组分的超细旦PET纤维,单纤维纤度一般小于0.1d,其水解过程示意图,如图3所示。海岛纺纤维的岛数通常为37~100左右,这取决于喷丝板组件的精度。据称目前已有可纺500岛超细旦纤维的高技术产品,甚至出现了可纺1000岛以上的技术。海岛纤维在织物染整加工中,海组分要求能溶解去除,不仅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还要增加污染环境,而且海组分大小,与织物中纱线间空隙直接有关,即与最终成品的风格(手感)有关。为此不同纺织品要求用不同海岛比的海岛纺纤维。 共混纺丝法生产的海岛纺纤维,使用两种组分为PA6,PE、PET和COPET等,其技术难点是纤维的密度不易控制,断头率较高。由于聚合物分散相是经伸拉而形成超细旦纤维,所以目前尚不能生产长丝产品,但其单纤可达0.0005~0.0008dtex水平。2.2配套用的纤维 海岛纤维的

织物在染整加工中经开纤处理后,由于海组分去除,织物会显得稀松不丰满。故海岛纤维一般与高收缩纤维搭配使用。如两者复合用于针织物,以海岛纤维做面纱,高收缩纤维做底纱的经编织物,作为经编麂皮绒;而海岛纤维与高收缩纤维的合股纱,则用于机织物及部分针织物。高收缩纤维是一种有潜在收缩性能纤维,习惯上是指在沸水收缩率大于25%以上的纤维。目前市场上与海岛纤维复合生产高收缩纤维的,基本上属共聚酯法生产的FDY。 高收缩聚酯具有低结晶、高取向的超分子结构特征,在适当的温度下受热时,由于其结晶度低,对大分子链段运动的束缚力小,则非结晶在高取向部分的大分子易产生解取向,致使纤维宏观上造成高收缩现象。

3海岛纺超细旦涤纶(丝)织物的一般性能和染色性[2-6]

海岛纺超细旦涤纶织物纤维的纤度小(一般为D.P.F<0.1dtex),以致其织物的一般特性具有如下:3.1力学特性

纤维的惯性矩(10)与纤维的直径(D)的关系是纤维的惯性矩随其直径的4次方而变化,如下式表示:Io=(π/32)D4。即随着纤度的变小,其挠曲刚性和扭转刚性会大幅度降低,这是海岛纺超细旦织物手感柔软和悬垂性优良的来源。由于海岛纺超细旦纤维的纤度甚小,由它组成的高密度或超高密度织物,在织物中形成大量的微细空隙或通道产生“微气候室”(Micro-cell),导致织物的保温性、隔音性、透气性等极为良好。3.2表面特性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故织物的覆盖性、蓬松性和吸附性等较高。织物的比表面积大,织物内微细空隙多且形成大量的毛细管网络,以致织物的吸水性较好。同时织物表面较平滑,流体阻力较小。3.3光学特性超细旦纤维在织物上排列致密度,每根纤维对入射光的反射光虽小,由于其数量较多,致使反射光较大且柔和。同时,纤维染着相同的染料时,纤度较小的纤维表现染色深度则较浅。基于海岛纺超细旦纤维的纤度小和比表面积大两大特性

,从而使其制品在许多方面找到了应用,如表1所示。

表1超细纤维的特性和应用

纤度小

柔软性 悬垂性 高密性

人造麂皮、仿真丝绸、桃皮 绒、仿短纤风格织物、干爽 风格织物、透湿防水织物、 油水分离织物、防羽绒织物

高比 表面积

吸附性 流体阻力小

高性能清洁布、空气过滤膜 织物、滑雪服装面料,滑水 运动服面料

同样,基于超细旦纤维的两大特性,其的染色性能也产生了如下几方面的变化。(1)上染速度快和起始染色温度较低由于纤维纤度小,比表面积大,对染料的吸附较快,且扩散速率高(扩散路程短)。超细旦涤纶纤维的上染起始温度约为50~60℃(普通涤纶约为8℃以上),故其染色时温度要严格控制。例如,在Dianix兰KRN-FSl%(o.w.f)染液中,不同纤度涤纶纤维,在同一升温速度中染色,升温染料吸收曲线如图4所示。由图4可知:纤维纤度愈小,开始吸收染料的温度愈低,且达到饱和值的时间也短。但最大的吸收速度无大差异,而0.1旦纤维的初吸收速度要比0.3旦纤维的低15℃。由此可知,不同纤度的混纤织物染色,容易产生染色不匀。纤度小导致其比表面积剧烈增大,导致产生瞬染现象外,还有人指出:由于其双折射率(△n)低,动态粘弹性峰温度低,从而其非晶取向性差,即非晶区的填充度小,也是其染色速度快的原因。(2)移染性较好虽然染料移染性主要取决于染料的化学结构,助剂的添加

也十分重要,但纤度和比表面积的作用也毋容忽视。如Dianix兰BG-FS和Dianix兰KRN-FS两只染料1%(ow0染色织物的移染率试验结果,如图5所示。由图5可知,纤度愈小则移染率愈大。(3)表观染色深(浓)度与染料染着量的关系(或光学特性)超细旦纤维染色的表观深度低,主要是其光学性能(反射和散射)致使染料的显色效率低所致,欲获得与常规纤维相同的颜色表观深度,则超细旦纤维上染着的染料浓度要比常规纤维高得多。在相同的表观深度,则纤维的纤度和纤维上染着的染料浓度的关系,大致可以Folhergill式表达。由式可知:要达到相同表观染色深度,则纤维纤度愈小,要求的染料的染着量愈大。由此,海岛纺超细旦纤维不易染得深色,不是它的染色提升性差,如图7所示,而是光学特性影响它的显色性所致。(4)染色牢度差

表2超细旦纤维与常规纤维的染色牢度

分散染料

2.Od纤维

0.4d纤维

0.1d纤维

C.I.分散

浓度 %owf

耐光 牢度

洗涤牢度

耐光 牢度

洗涤牢度

耐光 牢度

洗涤牢度

醋纤

尼龙

醋纤

<

醋纤

尼龙

黄211 黄54 黄42 橙30 红167:1 红91 兰56 兰165 兰60

0.5 1.44 5.26 2.0 1.35 2.5 2.47 2.O 1.7

>6 >6 5~6 6 >6 6 6 5~6 >6

5 4~5 4~5 4 4~5 4 4~5 5 5

5 4 5 4~5 4~5 4 4~5 4~5 5

6 5 5~6 5~6 6 6 5~6 5 6

4~5 4 3 3~4 3~4 2~3 4 4~5 5

4~5 3~4 4 4~5 4 2 3~4 4~5 5

6 5 5

~6 5~6 6 6 5 5 6

4 3 2 3 3 2 4 4 5

4 2~3 3 4 3~4 l~2 4 4~5 5

超细旦纤维织物的各项染色牢度,普遍比常规纤维差,其原因还是由纤度小和比表面积大引起的。表面积大受光的照射量大,纤度小光易透入纤维内部,以致影响耐光牢度。与常规纤维织物相同的表观深度,则超细旦纤维染料染着量高,自然也会使耐洗牢度降低。同理,可以推测其升华牢度和热迁移等性能也有类似影响。即使同一染料浓度染不同纤度的织物,其染色牢度也有差异如表2所示。由于海岛纺纤维的纤度一般均小于0.1d,以致有人称它为极细纤维,它与常规纤维纤度(1.5~3.0d)差异至少在20~30倍以上,以致在同一染料浓度染色时,其表面染色深度和染色牢度的差异将更为悬殊。如住友化学推荐用于超细旦涤纶染色用的SumikaronMF四种染料分别染3.Od和0.06d纤维的上染性(指表观深度)和染色牢度,如图8所示。

同样,由SumikaronMF染料染0.1d/1.5d和0.03d/5d两组不同纤度试样的染色牢度,也反映了类似情况,如表3所示。表3染色温度与坚牢度的关系

染色温度

耐光坚牢度

洗涤坚牢度

异纤度纤维

(O.1d/1.5d)

130℃

3~4

3

125℃

3~4

3

120℃

3~4

3

异纤度纤维

(0.03d/5d)

130℃

3

3

120℃

3

3

110℃

3

3

染料组成: Simikaron MF yellow R l%(o.w.f)、Simikaron MF Red 3B o.8%(0.w.f)、Simikaron MF Blue B 0.5%(o.w.f);耐光:JIS L 0.842(碳弧灯法),洗涤:AATCC—II A法(耐隆污染),热定型(170℃×l分)后。4海岛纺涤纶长丝织物的染整加工问题4.1要求与分析[2,5,7-10]在海岛纺纤维织物的产业链中,对染整加工的要求,可归纳二个方面:一是塑造产品的风格特征,如柔软、悬垂、身骨、活络、蓬松、光泽或绒面等,二是颜色及其各项染色牢度。染整加工是根据产品的要求,制订合理的工艺流程及各工序的具体技术条件。以实现产品的设计意图。产品的风格,主要是由构成织物的纱线的纤维品种、组成比例及其结构形态和织物组织

规格等方面因素构成。染整加工中的开纤情况、定形等热处理条件及添加剂(如柔软剂等)整理等加工给予各纤维组分发挥特长而形成。产品的颜色丰满均匀性、深度和各项染色牢度,则主要取决于所选的分散染料及染色工艺的控制是否合理有关。在纺织品的生产链中,染整加工早就被誉为纺织品的美容师,是产品创造高附加价值的关链性加工。美容师要化妆好,化妆人的体形和素质是基础,掌握各种不同脸型与流行的化妆款式搭配,其次要熟悉各种化妆品的性能(包括生态性)和化妆技能,以及美容师本人的美学修养也十分重要。同理可推想,海岛纺纤维织物纱线的纤维品种组成比例,及其结构形态和组织规格是基础,要熟悉不同纤维品种和组成比例,织物适用染料品种和各染料的配伍性的选择,以及选用适当的加工设备。最后,还要考虑染整加工工艺流程中各工序对最终产品风格和染色效果的影响,才可能生产出相当水平的产品来。从上述分析看来,染整加工中对海岛纺纤维织物质量有影响的工序,计有:开纤、定形、(磨绒)染色和整理(风格调整或增加功能性)等。与产品风格有关的为开纤、定形、(磨绒)和整理(风格调整)。超细旦涤纶纤维的染整加工已发表了大量文献[2][5][7][8][9],海岛纺超细纤维的染整加工发表的文献尚不多[10],鉴于海岛纺纤维的开纤与一般分(剥)离法纤维有所区别,以及海岛纱纤维的纤度更细,染色的难度也更高些。本文拟就开纤和染色作些分析。4,2开纤处理[10-13]开纤处理是海岛纺超细旦织物染整加工中前处理的关键工艺之一,它使海岛纤维由过渡的复合状态,除去海组分后得到单纤纤度很小的超细旦纤维,如海岛复合长丝,FDY83dtex/36f×37i开纤后为83dtex/1332f即DPF为0.062或167dtex/48f×37i开纤后167dtex/1776f即DPF为0.094。开纤对塑造海岛纤维织物表面细腻风格至关重要。如开纤不
彻底,会影响成品蓬松性、柔性性;磨绒效果,甚至波及染色色相和染色牢度等。就海岛纺超细旦涤纶丝而论,目前,其海组分主要水溶性多元共聚酯(COPET),它是在一定温度和一定量碱性溶液中可以溶解(或分解)的聚酯化合物,有高粘度和低粘度两个品种。高粘压COPET可以日本钟纺的产品为代表,低粘压COPET可以台湾省南亚的产品为代表,两者的后纺适应性和开纤性均好,主要技术指标差别如表4所示。表4COPET的主要技术指标

项目

钟纺

南亚

扬州新惠

表观粘度/n/dl.g-1 熔点Tm/℃ 端羧基含量/mol.t-1 溶解性/min

0.72 240 27 40

0.45~0.5 220~230

O.70~0.73 ≥242 ≤25 35

溶解性指在一定量1%OH溶液中,95℃时溶解的时间。扬州新惠纤维材料研究所研制的碱溶性涤纶COPET与常规PET的溶解性(以时间表示)如图9所示。COPET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观察发现:COPET是先溶胀后溶解,并发现它的组成,结构,分子量以及溶解条件都对其溶解性有一定影响,溶解条件的影响如图10所示。由图9可知,曲线1为COPET在95℃热水中的溶解行为,是先以溶胀为主,当达到一定溶解度后,才以溶解为主。曲线2为COPET在95℃0.5%NaOH水溶液的溶解情况,它也是一个溶胀—溶解过程。但

溶胀较慢,溶解后有残留物,这可能是由于Na+、OH-离子破坏了共聚物的溶解平衡,或NaOH与共聚物中某组分发生了反应,生成沉淀所致。曲线3为COPET在95℃O.5%NaOH水溶液中添加1g/L的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即1227)的溶解行为,表明与COPET溶胀的同时开始溶解,加速了溶解过程。 其次,海岛纺的纺丝条件,如海与岛的复合比例、纺丝温度、冷却成形条件、纺丝工艺(二步法与一步法)等对开纤效果也有相当影响。此外,为提高海岛纺纤维织物质感,常与高收缩丝复合或合股,在开纤的处理液温度达60×70℃时,高收缩丝就会产生较大的收缩,因此,既要充分除去COPET,并发挥高收缩纤维作用,又要防止PET岛组分纤维不受损伤,是开纤工艺的关键。超细旦涤纶长丝(岛组分)在高温的矸性(Na0H)的开纤液中,纤维表面产生水解是很难防止的。而且涤纶长丝水解低聚物洗涤不净,会影响手感和染色牢度,造成染斑,如涤纶长丝受损后,由于纤维表面特征不均匀,则会影响上染率,织物风格等。因此,选用合适的设备,发挥开纤处理时机械搅动作用也不容忽视。那末如何来控制开纤处理呢?开纤处理必须除去海组分(COPET)和织物上油剂(或浆料),可上述两者的重量对开纤前纤维重量百分率作为减量率(或失重率)为控制目标。若超过此减量率,说明海组分(涤纶长丝)和/或高收缩纤维开始受到损伤。一些介绍称:海岛纺超细旦丝织物的染整加工工艺流程,在开纤之前先经预定形,其温度稍低(155~165℃),目的保持织物平挺,门幅和消除皱纹,以利后继各工序的顺利进行。可是,COPET有较好的结晶性能,且耐热稳定性也较差,在预定形条件下,COPET的结晶度会明显变化,使其溶解性下降,增加开纤的困难,同时,此时海岛纤维尚在集束状态,与海岛纤维复合或合股的高收缩纤维作用将受到严重的制约。4.2海岛纤维织物的染色[3,10,14-17]一般
海岛纺超细旦涤纶丝织物的染色问题,不是仅仅解决超细旦涤纶长丝的染色,主要是要研究超细旦,高收缩和不同断面(俗称三异丝)共存时染得均匀颜色,而且各项牢度又要符合要求。这样对分散染料及其染色工艺两方面都提出了要求。(1)染料的选择适合于超细旦纤维染色的分散染料,应具有如下性能:给色量高,提升性好,易染成深浓色;匀染性好,重现性优良;移染性好,遮盖性优良;配伍性和相容性好的系列;耐日光、升华和湿洗牢度优良;热迁移性小。国外一些著名的染料公司,为配合超细旦涤纶纤维的开发,纷纷在原有的分散染料中经筛选和复配,推出了专用的新分散染料如下:BASF公司的三原色染料:Palanil黄棕R-CF、红3BLS-CF、蓝GLS、蓝5GL-CF(调节色光用)。Bayer公司的三原色染料:Resolin橙K-3GLS150%、红K-2BLS200%、蓝K-FBL200%、蓝5GL-CF(调节色光用)。ICI(Zenca)的三原色染料:浅色:Dispersol黄B-6G(C.I.分散黄64)、红B-2B(C.I.分散红60)、蓝B-R(C.I.分散蓝56);中深色:Dispersol黄C-5G(C.I.分散黄119)、棕C-3G(C.I.分散棕19)、红玉C-B150%(C.I.分散紫33)、藏蓝C-2G。化药公司的三原色染料:KayalonPolyester浅黄5G-S(C.I.分散黄165)、黄BRL-S200%(C.I.分散黄61)、红TL-S(C.I.分散红323)、蓝GL-SF200%(C.I.分散蓝7)。以外尚有KayalonMicroester四个系列染料(具体品种见参考文献[3]。三菱公司的三原色染料:浅色:Dianix黄AC-E、红AC-E、蓝AC-E;中深色:Dianix橙SPH或UPH、深红UPH、蓝SPH。海岛纺超细旦涤纶染色用的分散染料,应选提升性和显色性强(即染深性好)、色
泽鲜艳、匀染性和重现性好以及各项染色牢度高的染料。由实践经验可知,一般的分散染料在超细旦涤纶纤维上的染色,表观深度只有同条件下染常规涤纶的一半或一半以下,对小于0.1d以下(即有人称为极细纤维)的纤维,其染色表观深度就更低了。杂环类分散染料有良好耐光牢度,在超细旦涤纶纤维上有较好的提升性、匀染性和较高的上染率,是开发超细旦涤纶用染深性分散染料的方向之一。再者多组分色光近似的分散染料混合的染料,其性能优于组分中任一组分,混合后牢度改善,色泽增深,上染率增加,提升性提高,产生了混合增效作用,染色性能获得明显改进。这是分散染料上染涤纶纤维符合物质分配定律,两种和两种以上结构相似或不相似的分散染料,对涤纶纤维的上染率饱和值有一定的加和值,将它们混合在一起染色,可使上染总量增加所致。国内外染料厂商就利用多组分复配增效原理,在原有的分散染料中经筛选推出一批适用于涤纶超细旦纤维染色用的分散染料,如DianixAC.E、ResolinK等。由于海岛纺超细旦纤维的比表面积大,在染色过程中在其玻璃化温度以下,纤维表面吸附了大量的染料产生瞬染现象,或称初染率高,不利于匀染。 同一染料在超细纤维上的初染率比常规纤维高1~3倍,其中小于O.1d的极细纤维情况更严重。为此,必须选用初染率低而最终竭染率高的染料。表5两种不同染色性能的分散染料

初染率高 不易匀染的染料

初染率低匀染 和竭染性好的染料

分散蓝2BLN 分散红FB 分散黄3G 分散红M-SR 分散蓝M-SR 分散黄棕H-2RL 分散藏青SE-1B300% 分散大红

Palanil黄棕R-CF

Palanil红3BLS-CF Palanil深蓝GLS Palanil黄5GL-CF Palanil红F-3BS (C.I.分散红343) 分散黄M-3R 分散黑SE-4B

在海岛纺超细旦纤维染色时,大多数偶氮型分散染料的初染率较高,杂环型分散染料的初染率最低,而最终竭染率又以杂环型最高(约为93-99%)达基本完全竭染了,而偶氮型的竭染率平均为86~92%之间。试验结果表明:有些初染率高的分散染料,匀染性就差;有些初染率较低其竭染率较高,匀染性也好,如表5所示。由于海岛纺超细旦纤维比表面积大,引起其染色产品的耐光、耐水洗等牢度不佳。必须选用染色牢度最好的分散染料,即使因其纤度小牢度下降1~2级,也还可以满足服用上的要求。分散染料在涤纶纤维上的耐光和升华牢度,可以说基本上取决于染料的化学结构,偶氮型分散染料,在重氮组分上引入较多的吸电子基(-CN、-N02、-X)和偶合组分上引入氰乙基后,这些吸电子基可阻止染料的光氧化反应,而使耐光牢度有所提高,或设法使其分子量增大和增加分子的空间位阻,则其升华牢度可望改善。蒽醌型分散染料的耐光牢度比偶氮型好些,主要是α-氨基羟基葸醌结构,由于氨基和羟基处于α位,可与蒽醌环上羰基的氧原子形成稳定的占员环分子内氢键,减少光氧化反应,从而提高了耐光牢度。此外,引入取代基,降低氨基的碱性,如生成不易氧化的羟胺或p位引入吸电子基,降低氨基碱性都能使耐光牢度提高。此外,部分杂环结构的分散染料,其耐光牢度均可达5~7级,升华牢度为3~5级,如Foron艳黄SE-6GFL,Foron大红S-3GFL等。近年,分散染料的热迁移问题甚嚣尘上,这是涤纶纤维经分散染料染色后,经高温处理(如定形等),由于助剂的影响,分散染料产生一种热泳移所、致,但这

种现象也可能在长期存放过程中产生。热迁移的原因是纤维表面的助剂在高温时能溶解染料,热又使纤维内部的染料逐步向纤维表面积聚,由此带来一系列问题,如色变,熨烫时沾污,耐光牢度下降等。纤维表面助剂对热迁移的影响,与它对分散染料的溶解性有关。目前主要是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或烷基酚聚氧乙烯醚等作为乳化剂,配制乳液而残留在纤维表面的。分散染料的热迁移与染料化学结构的关系,不象升华牢度与染料化学结构的关系明确,鉴于消费者对热迁移牢度的要求日益殷切,世界著名的染料生产公司,纷纷推出了一批防热迁移的分散染料,如Ciba公司的TerasilW系列(11个品种),Clariant公司的ForonS-WF系列(7个品种),Dystar公司的DianixHF系列,BASF公司的DispersolXF系列等。4.3染色的控制不同纤维的涤纶染色时,由于纤度小的纤维上染速度快,这种情况高温型分散染料(SF)与低温型分散染料(E)的上染率差异更大,如图11所不,可是调整染料浓度可得相同的上染率。在不同纤度的涤纶共存时,在较低温时,染料较多的染着纤度小的涤纶纤维,随着染色温度逐步升高,两者上染率的著异会逐步缩小,这种趋势与染料的能量等级有关。130℃,低温型分散染料的移染性比高温型分散染料大:如染料是均匀地染,则小纤度纤维的颜色会比大纤度纤维浅些,为了要得到相同的表观染色深度,应选用高温型染料,使较多的染料染着于小纤度纤维。3d和3.0d两种涤纶纤维在上述两种染料的同一浴染色时,染料在两种纤维上的上染率和表观染色深度的结果如图12所示。海岛纤维产品多数是不同纤度纤维共存,要染得均匀的同一色,则纤度小的纤维必须染着较多的染料才行。例如3.0d/0.3d涤纶纤维要染成同色,则在0.3d涤纶纤维染料染着量约为3.0d的3.2倍,才能使两种不同纤度纤维的表观染色深度一致,这是它们的表面积不同所致。因
为染色温度在100~120C范围,染料在纤维上的吸附量与其表面积成正比的,这时不同纤度的表观染色深度是基本相同的;但温度高于是120℃,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加快,纤维单位重量的染料上染率相同,染色温度越高,高温保温时间越长,则不同纤度上的上染量趋于接近,以致显示出不同纤度的表观染色深度差异变大。例如日本化药公司开发用于超细旦涤纶的KayalonMicroester中B系列染料,在0.3d涤纶纤维同浴染色时,两种不同纤度纤维的上染率与其表观染色深度的关系如图13所示。由图13可知,在染色过程中,不同纤维之间,存在两种纤维上表观染色深度相同的范围,且随纤度差异而不同,很难事先根据纤维差求得合适的染色温度和保温时间。住友化学公司开发用于新合纤极细纤维染色用的SumikaronMF系列中三原色染料在0.1d/1.5d和0.03d/5d不同纤度纤维染色,其恒温染色行为求得两种不同纤度纤维上有相同的表观染色深度,如图14、15所示。三种不同纤度的涤纶织物,用KayalonMicroesterB系列染色,在染色过程中织物表里两边表观染以深度相同的温度范围如图16所示。由图12~15可知,在染色过程,不同纤度纤维之间存在两者表观染色深度相同的温度范围,它是随纤度差异,很难事先根据纤度差求得同色的合适温度和保温时间,但可对不同纤度纤维的上染率可作出如下判断;为保持良好上染率和染料分配稳定起见,高温保温20~30分钟,染得同色性的温度要比最小纤度纤维上染着的染料开始泳移温度(MST)约低10℃"左右,几种不同纤度织物染色的控制推荐如表6所示。

5结语(1)海岛纺纤维是高科技产品,价值昂贵限用于一些高价(档)的纺织品,加工这类纺织品的技术难度大,经济效益与风险共存。海岛纺纤维织物的染整加工,需要有高性能的专用分散染料和助剂的配合外,适应小批量、多品种和快交货的生产机制及良好的设备的客观条件

是不可缺乏的,最重要的有高水平的技术人员运筹帷幄。当然,海岛纺纤维主要用于供人们日常生活所需的纺织品外,它尚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在涤纶纤维的人家族中,海岛纺纤维总归摆脱不了高价小姐的地位。

表6各种不同纤度织物的染色例

编号织物形态

最大 纤度差

染色 效果特征

同色染色温度 KayalonMicroesterB-LS系列染料

1经0.2旦/1旦 纬1.5旦

7.5倍

表里同色性 遮盖性

130℃×30min

2经0.3旦 纬3旦

10倍

表里同色性

120℃×30min

3 经2旦 纬0.07旦/2旦

28.6倍

表里同色性

110℃×30min

4经0.17旦粗细节花式丝

纬0.07旦/0.07旦/2旦

28.6倍

表里同色性 里面遮盖性

110℃×30rain

5经0.17旦 纬5日/2旦强捻丝

29.4倍

表里同色性

115℃×30min

6经/纬0.17旦/6旦/2.7旦

35.3倍

染色效果(不匀)

必须在110℃以下低温染色

经0.01旦、1.5旦/3-4旦 7无捻上浆收缩丝 纬和经丝一样的强捻丝

400倍

染色效果 (经向条花)

要在110℃以下低温染色 100℃时用载体染色染得同色

8 经2旦芯丝/0.01—0.05旦 纬2旦强捻丝

200倍

染色效果 (经向条花)

120℃×30min

9 经5旦芯丝/0.01—0.05旦 纬2旦强捻丝

500倍

染色效果 (经向条花)

110℃×30min

(2)海岛纺纤维纺织品在染整加工过程中,其海组分一可溶性聚酯部分(约占海岛纺纤维重量的30~40%)要全部除去,犹如细旦和超细旦涤纶的纺丝绸产品,染整加工中的碱减量处理,在排放的废水中含大量的水溶性共聚酯及其低聚、和分解物,如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间苯二甲酸.5.磺酸钠等有机物,给污水处理和环境保护增加困难和负担。(3)海岛纺纤维纺织品一般是三异纤维(异纤度、异收缩、异形)不同比例的组合体,有时甚至还可有不同纤维(如锦纶)的混併情况。因此,这类纺织品的染整加工,在充分发挥各组分纤维的特长,同时要估计到某些组分纤维可能会受到的不良影响,合理制订工艺流程时结合现有的设备条件,要综合平衡好各工序加工的技术条件。(4)合成纤维纺织品的生产实践经验,似乎已明显告诫我们:纤维一纺织一染整生产链的信息传递(或交流),在这类产品开发中至关重要的,甚至毫不夸张地说是成败的关键。尤其是海岛纺纤维纺织品生产,不可设想,在不知原纱的纤维品种组成和配置、织物的设计意图和要求的情况下,染整加工能生产出质量上乘,风格良好的产品来。因此,加强纤维一纺织—染整一条龙,甚至将下游服装加工和市场营销己组成整个产业链的信息交流网络,逐步建立纺织品生产链的信息传递系统,应该说是提到议事日程上的时候了。

参考文献[1]薛文等.海岛纤维加工技术及其应用.纺织导报,2003,(5):94

-100[2]宋心远主编.新合纤染整.中国纺织出版社.1997[3]杨栋樑.超细旦涤纶织物的染色问题.全国染整新技术协作网简讯.2003,(2/3),总23/24期[4]戴健男.极细旦聚酯纤维的染色性.染化杂志,1997No.154:27-3l[5]曹丽敏.新型服用纤维及产品开发.国外纺织技术,2002。总211期:6-9[6]姬野清.新合纤的染色加工上问题点.染色工业,40(12):10-15[7]杨栋樑.超细旦和新合纤织物的染整加工(1)-(8).印染,1993,19(6):32-35;19(7),33-36;19(8):36-39;19(9):29-34;19(10):33-36;19(11):35-38;19(12):32-35;1994,20(1):32-37[8]杨栋樑.超细旦涤纶织物的染整加工概述.国际纺织品动态,1994,(4):33-39[9]杨栋樑.细旦及超细旦涤纶织物染整加工中若干问题的探讨.中国纺织出社.1996:53-61[10]宋心远.海岛型超细纤维的性能及其纺织品的染整.第五届全国染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无锡).2003:1-17[11]陈雄.海岛纤维织物开纤及对染整质量的影响.2003年中国杭州海岛纤维技术与市场研讨会论文集.120-134

[12]扬州新惠纤维材料研究所.碱溶性聚酯的性能与应用.[13]陶再荣等.海岛型复合超细旦纤维的研制及其纺织产品的开发.[14]罗先金等.超细旦纤维用染料的进展.染料工业,1996,33(4):1-7[15]余贤延译.涤纶微纤维(品质、特征、技术问题、解决方法).印染译丛,1996,(4):78-88[16]何中琴译.新合纤的分散染料最佳染色法.印染译丛,1997,(5):60-66[17]福茂化学公司.新合纤染色用分散染料系列SumikaronMF染料.染化杂志,1997,N0174:46-51文中附图共计

16个,请参考《染整技术》2005年第3期1-8页,2005年第4期1-9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