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筒子染色机的主要功能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5月02日
传统筒子染色机的入水量采用翻板液位计检测,根据浴比要求,将液位限定开关移至所要求的液位位置,水位到达限定位置时,停止入水。严格说来,这种入水检测是不准确的。当浴比根据不同纱种需要改变时,则不得不再去移动液位限定开关,非常不准确。在染色工艺中,入水若控制不准,也就意味着浴比不准,这对于同一纱种采用相同染色工艺来说,很难保证染色重现性。为了克服液位计这一缺陷,采用压差式变送器来控制入水量,它将入水量以模拟量的形式输入电脑,根据事先设定的值很精确地控制入水量,从而保证浴比的精确度。 ⑷换向装置及控制 筒子染色机的染液循环,需根据染色工艺要求,对穿过筒子纱的染液实行定时换向,也就是内至外或外至内循环。实现循环染液换向的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采用轴流式主循环泵,通过其正反转来改变整个主循环染液的循环方向;另一种是采用离心泵或混流泵,通过换向装置来改变染液在纱层的内外循环。采用轴流式主循环泵换向,结构简单,管路占用空间小,对降低浴比有利,且染液换向时冲击较小。这种结构的染液换向通过电机正反转来实现,由于转换的频率较高,故对电机寿命有影响。 随着筒子染色机容量的逐渐增大,染液循环系统(包括筒子纱层)阻力也随之加大,由于轴流泵的扬程较低,无法满足要求。因此,目前大部分筒子纱染色机均采用离心泵或混流泵,通过设置换向装置来实现循环染液的换向。换向装置形式不同,对水力特性有很大影响。 目前常见的换向装置主要有:鹅颈管式、直角弯头式和阀板式(也称“X”型)。鹅颈管式换向装置具有较好的流线流道,水力特性好,阻力损失小,但占用空间较大,制造成本高,并且只适用于双吸口离心泵的染液循环换向。直角弯头换向装置(有的己将直角改为圆弧过渡),其流道局部阻力较小,制造简单,转轴也由过去垂直放置改为水平放置,可*性比以前大为提高。阀板式(“X”型)换向装置,是目前所有换
向装置中最简单的一种。其特点是染液换向平稳,没有冲击,水力特性较好,可以在主缸载纱后进水时,让筒子纱层内外同时入浸,尤其是快速进水时,既可以保证筒子纱层内外吸水均匀,又不会像单向进水那样,由于进水过快而将纱线冲毛。另外,阀板式结构的可*性非常好,一般不会出现故障。目前较先进的筒子染色机基本都采用这种换向结构。 循环染液的换向控制,主要是对内外循环时间的控制。不同纱种、不同纱线形态和不同卷绕密度,所需控制时间不同。必须通过工艺试验后,将成功的参数输入电脑,由电脑和PLC控制系统来自动完成。 ⑸计量加料系统 染色过程中,加料的时间和速度,对染色质量有较大的影响。尤其对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当采用活性染料时,加料的过程控制非常重要,传统的单一线性加料,已不能完全满足这种染色工艺要求,而必须采用非线性计量加料控制,保证纱线充分上染。 采用讨量加料控制,可以根据不同染料或者同种染料的深浅不同,在不同的温度区域,比较精确地给定染料或助剂,使得被染物获得最佳的上染效果和色牢度。 ⑹溢流式加盐装置 有的活性染料上染率较低,为提高染料的上染率,需要加入大量的盐。而通过控制染浴中的盐浓度,可以改变染料的上染速率和上染率。对于不同颜色深度的染色,通过不同的加盐量和注入速率来保证所要求的颜色。 加盐方式对促染效果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传统的加盐方式是,从主缸内回人大量染浴至加料桶(或辅缸)用来溶解盐,然后再抽回主缸。由于溶解盐需要较多的染浴,为了保证溶解盐所需的染浴抽出后,主缸内最顶层纱仍然浸没在染浴中,必须在主缸内事先储备较多的水,这在实际上增大了不必要的浴比。若采用溢流式加盐装置,则可以将盐和注入盐同步进行,不但不会增大浴比,而且还可以缩短时间,精确控制注盐量和注入速率。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