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是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纤维形成化学结合。因此,从理论上讲,染料与纤维之间的共价键结合,能赋予染色物优良的染色坚牢度。但事实上,其染色物在测试、使用、洗涤,甚至储藏过程中常会发生褪色、变色或沾色等现象。尤其是染深色时的湿摩擦牢度和皂洗沾色牢度,染浅色时的耐日晒牢度与耐氯漂牢度等均不尽人意。
造成其染色牢度不良的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染料的自身问题;二是染色工艺的问题。 一、 染料问题:
活性染料染纤维素纤维,虽然是以共价键的形式与纤维发生化学结合,但当染料受到湿、热、光、酸、碱及氧化剂作用后,其母体结构中的某些部分就会发生改变。如偶氮基发生分解、氨基氧化、络合金属离子脱离或染料———纤维共价键水解断裂等,其结果导致变色,使染色物某些牢度较低。又如,活性染料与纤维素大分子之间建立起来的共价键,在一定条件下会水解断裂,变为水解染料而脱落,使染品的湿牢度和日晒牢度等表现不良。
二、 染色工艺的问题: 活性染料在使用过程中,染色方法正确与否,直接影响着染色物的染色牢度。例如:化料不当、染料发生水解、水质过硬、钙镁离子太多,造成染料聚集沉淀;固色条件不当,固色率偏低;染后水洗、皂洗不良、未能固着的染料去除不净;成品带酸、碱,染料水解断链增加等,都会造成浮色的增加。
所谓“浮色”,指附着在纤维上但未与纤维键合的染料。它们包括:被部分或全部水解的染料;吸附于纤维上但未参加反应的染料;乙烯矾硫酸酯基已发生消除反应,硫酸酯基已脱落,但未与纤维键合的染料。由于浮色染料对纤维具有不同程度的亲和力,这给染料的易洗性带来了困难。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不可能通过水洗和皂洗完全去除纤维上的浮色染料。
三、 措施:
1、 正确选择染料 染色牢度与染料的化学结构及染色性能是密切相关的,为了提高染色牢度,首先要选择好染料,应注意以下几
2、 水质 活性染料与钙镁离子或其它重金属离子结合形成不溶性或难溶性的金属染料。这些染料在浓度较高的电解质存在下,会形成大小不同的凝聚物,逐渐吸附在纤维表面,重者产生色点,轻者构成浮色。这些浮色会阻碍染料向纤维内部渗透扩散,降低染料的上染率,使得色变浅,布面色光发生异变,鲜艳度下降,明显降低染色牢度,因此,化料前,需在水中加入螯合和分散能力强的螯合分散剂(2g/L)(也可使用六偏磷酸钠),以净化染色水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