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大豆纤维及混纺交织物的染色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15日

大豆纤维及混纺交织物的染色一、大豆纤维结构和性能与染色的关系影响大豆纤维染色性能的主要因素有:氨基酸和PVA的混合比例、聚集态结构、表面电荷性质、等电点、膨润性能、纤维细度、表面积、有效容积、耐酸碱性、耐湿热性能等。纤维结构性能对染色的影响氨基酸含量碱性氨基酸含量高,有利于酸性染料上染;碱性、羟基和含硫氨基酸含量高,有利于活性染料固着,但每类氨基酸要求的活性染料固着pH值是不同的;与蚕丝和羊毛相比,理论上大豆纤维的可染性和染深性差。PVA含量含量低,有利于酸性和活性染料染色;大豆纤维中的PVA对染料上染量、染料在纤维上的分布、色光、染色牢度的影响不应被忽视;从色彩角度讲,最好的染色方法是大豆蛋白和PVA都同时着色。等电点pI4~5,pH<pI有利于酸性染料的上染;pH<4~5,中性盐起缓染作用,pH>4~5,中性盐起促染作用。耐酸碱性染色中纤维可能受到的损伤和强力的降低,个别染料染色时以及染色条件控制不当时氨基酸的损失;前处理碱性过强,可能导致纤维上的氨基酸水解,对染色构成影响。膨润性能纤维膨润性好,有利于染料扩散,但通常染料“易进易出”,膨润性太好,对水洗牢度有不良的影响。电荷性质负电性大,对阴离子染料的排斥力大,不利于阴离子染料的吸附,但在pH大于等电点时中性电解质的促染作用更明显。聚集态度结构通常,结晶度和取向度高,可染性降低。耐湿热性能大豆纤维在高于100℃时很容易发生收缩,且温度越高收缩率越大,因此不宜将未染色大豆纤维与涤纶混纺或交织;在接触式烘干时,条件控制不当,对手感和光泽有着较大的影响。纤维细度纤维细,表面积大,可染性好,但对光的漫反射强,表观色深低。有效容积有效容积大,染料扩散容易,染色饱和值大。二、大豆纤维染色性能初探各种染料对大豆纤维与其它蛋白质纤维的相对染色深度(将大豆纤维的染色深度定为100)的比较及染色条件(浴比均为1∶5

0)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酸性染料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深度最低,由此作者推测大豆纤维的吸酸值可能最低,酸性染料染色饱和值最低,这应该通过吸酸性研究和染料吸附的热力学研究加以证实;(2)用食盐作促染剂时,中性枣红GRL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深度小于羊毛和羊绒,大于蚕丝,中性橙RL的情况亦是如此,如果染色时添加硫酸铵或醋酸染色,则染色深度的大小顺序有可能会发生变化;(3)直接染料对大豆纤维具有良好的染色性,大豆纤维染色深度基本大于羊毛和蚕丝,但经部分工厂放样试验发现,用部分直接染料染色存在水洗牢度不佳的问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早期对聚乙烯缩甲醛纤维(维纶)的染色研究表明,直接染料对维纶具有良好的可染性;(4)在60℃温度下Remazol红3BS(VS型)、Megafix红B-2BF(MCT/VS型)、Cibacron红FN-R(MFT/VS型)对大豆纤维的染色深度大于羊毛、羊绒和蚕丝,Cibacron红LS(MFT/MFT型)小于羊毛、羊绒和蚕丝,一般而言,蛋白质纤维用棉用活性染料染色,最佳染色温度通常高于纤维素纤维的染色温度,用碱量低于纤维素纤维,因此棉用活性染料对大豆纤维染色的适用性需要进一步研究。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