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在溢流与卷染机上染色的若干要点(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24日
在溢流与卷染机上染色的若干要点(一)朱善长摘要:对溢流机与卷染机的用途作了简要地介绍,PIne,着重阐述了在这两种设备上进行染色加工的一些操作要点。说明,要在这两种染机上应用各种染料,并按照客户来样要求染好颜色必须要掌握熟练的操作技能,只有这样,才能完成使命。0前言随着纺织品印染加工小批量,多品种,快交货日趋明显,国外设置了重重的环保、贸易等壁垒,加之,行业内部的竞争又十分激烈。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目前大多数印染厂几乎都配备了高温高压或常温的喷射溢流染色机、卷染机等间歇式设备。前者是依靠织物和染液的互相冲撞作用完成染色,而后者则是依靠染机内的温度促使织物吸附染料,并通过反复挤压达到上染目的。可见在这两种染机上的染色原理是不同的,所以不仅它们的操作各异,而且染色风格也有差异,因此只有配备了这些染机,才能适应市场和品种的不断变化,使企业有潜在的发展能力,也是企业决策者的明智选择。1在喷射溢流染色机上染色这是一种机型多,它的染物容量小则50公斤,大到I~2吨(织物)/缸,适应面颇广,既能染梭织物,又能染针织物;既能作前处理用,又能作水洗、固色等后处理用的液体染色机,实际上是一种绳状染色机。总之,无论何种溢流染色机,在操作时都不可忽视以下几点:(1)浴比的控制。据印染机械生产企业在产品说明书上介绍浴比,似乎越小越能吸引客户,其实不然,无论何种溢流喷射染色机的浴比,严格来说,不是由机械生产企业规定,而是应该由染整企业根据加工的产品在制订工艺时确定的一项工艺参数。如染60~1009/m2重量的轻薄涤纶织物,浴比一般宜控制在I:12。l:15之间,因为轻薄织物的体积大,相对长度也长,所以浴比宜大一些,反之,如加工2509/m2重量的涤/棉(或粘胶)混纺交织物时,浴比可控制在1:8~1:10。一般浴比的大小要视织物在机内运转大约在2—2.5min/r(一圈)之间为宜,实践证明,
对轻薄型织物来说,如果转速太快,喷嘴压力越大织物接触导布辊的几率便越多,织物交织点往往会因此而产生滑移(纰裂),相反,则会使织物滞留在储布槽内,容易产生色花。即便是比较容易染色的织物,也不要超载。超载的结果,不仅因织物在储布槽内堆积时间长,加之织物在机内滞留过程中难免因受热不匀引起色花,而且往往还会因机内的染液流动快慢导致织物打结和堵布等现象。现在的溢流喷射染色机最小的浴比有l:6,多数均为1:10,总的来说,染色的质量优劣不能孤立地看浴比大小,更重要地是看整机的设计是否合理,机电的可控性等而定。从染整角度讲,要做到浴比定得恰当与否,还是要看整体的染色质量。(2)化料与加料。严格地说,用于染涤纶的分散染料的化料与加料很有讲究,否则都会不同程度地影响溢流喷射机的染色质量。因为分散染料本身是一种非离子性的疏水性染料,在商品化时填充了扩散剂MF,有的甚至还是用NNO(不耐高温),还有木质素磺酸钠,防尘剂等,因为大量的扩散剂属阴离子,所以卖给染整企业的分散染料商品也成了阴离子染料,由于它的溶解度很低,室温时为0.1—32mg/L,因为扩散剂具有增溶作用,所以分散染料的溶解度是随染液温度的提高而提高,如到130。C时它的溶解度是200 mg/L以上,但无论如何,它在水中总是呈极细小的颗粒悬浮液进行染色的。首先,它只能采用30℃左右的温水加料。如果化料水温太高,反而会使染料产生聚集倾向,有时虽经搅拌,甚至筛滤人缸,但进入染浴后还会发生二次凝聚,很容易在染色时产生斑点导致染疵。其次,要注意加入染机时的速度和浓度。实践证明,一般应稀释至1:10(即lkg染料或助剂要用lOkg的水稀释)宜多而不宜少,然后用5一lOmin缓慢注入染机,不宜燥之过急。(3)升温、保温与降温。这个问题总的也要看具体产品而定,它和染色时采用的染料品质,以及助剂的合理使‘用有一定关系。我在这里
提供一个普通的溢流喷射染色机染一般性的涤纶及其混纺交织物的升温、保温与降温的工艺曲线(见图1),从快慢速度来讲一般可在0.5℃范围去调节,如原来是以I。C/min,考虑到其它因素,则可以加快延缓0.5摄氏度,即为1.5摄氏度/min或0.5/min,切忌大起大落。同样也要注意溢流机上温度计与压力表上的数据,要符合物理常数(见表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