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超临界CO2中黄1 对涤纶染色的实验研究(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7月30日

超临界CO2中黄1 对涤纶染色的实验研究(一)

蒋婷,李志义,孟庭宇,刘学武,胡大鹏(大连理工大学流体与粉体工程研究设计院,辽宁 大连 116012)摘 要:印染工业中废水对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因此人们在寻找一种新的工艺。近几年,超临界流体染色备受青睐,这种工艺彻底解决水污染问题。本文对在超临界CO2中用一种黄色分散染料(以下称做黄1)染涤纶进行了实验研究,考察了温度、压力和时间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确定了适宜的工艺条件。实验结果显示,随着温度、压力的升高和时间的延长,染色深度(K/S值)增大,且温度对染色深度(K/S值)的影响要比压力的影响显著。适宜的工艺条件为压力25MPa、温度130℃和时间100min。对该工艺条件下的染色结果进行牢度测试,并将之与水染(高温高压染色)结果进行比较,结果比水染结果要好或与之相当。结果表明,超临界染色用于分散染料染涤纶可获得满意的效果。关键词:超临界流体染色,黄1,涤纶,染色深度(K/S 值),牢度,水染

1 前 言70 年代初,人们已意识水资源紧张。一个典型的印染企业的日耗水量为7000~8000 吨[1]。许多研究人员曾研究用有机溶剂为介质用于染色,终因毒性、成本、上染率等多种因素而未能用于生产。近几年来,西欧探索用二氧化碳作介质已中试成功[2]。超临界二氧化碳无毒、无味、不燃、便宜易得,而且临界压力(7.39MPa)和临界温度(31.1℃)不很高[3],是“绿色化学工程”的一种理想溶剂。由于黏度、比热、介电常数、溶解能力都与密度相关,因此超临界状态下的物质可以通过调节压力和温度控制其许多物理化学性质[4~7]。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体系中,当温度较低时,染料的溶解度大,但在纤维中的扩散速率较小。而在较高的温度下,扩散速率大大加快,染料很快进入纤维,又由于二氧化碳与纤维分子间作用力小,进入纤维的染料分子与纤维分

子结合后,则不易解析下来。在温度较低时,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和扩散至纤维中的平衡浓度,均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且增加趋势基本相同,幅度均在逐渐减缓。但当温度升高至一定值以后,二者的增加趋势却出现明显差异。染料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的溶解度随压力的变化趋势与温度较低时类似,但染料在纤维中的平衡浓度的增加幅度却出现了不断加大的趋势。所以只要合理控制染色温度和压力,可以获得很高的上染率。超临界染色方法解决了传统方法中水的预处理和废水的污染和处理问题,且新的方法节能、快速、着色好、无需后处理、无需使用分散剂和表面活性剂,染料和二氧化碳还能循环使用[8]。本文利用黄1 在超临界二氧化碳中上染涤纶,考察温度、压力和时间对染色深度的影响,同时确定染色的最佳工艺条件,并对染色结果进行牢度测试评定,将之与水染结果进行比较。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