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染料不直接贴敷人体皮肤的服装-染色面料的历史变革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20日

染料不直接贴敷人体皮肤的服装

-染色面料的历史变革

柴化珍(山西彩佳印染有限公司044500)

摘要:传统染色服装,由于面料直接贴敷人体皮肤,服装面料内侧的染料给销费者带来沾色的烦恼和有毒有害物质对人体健康危害的担忧。表面染色面料是一种新型面料,有利于人体的健康和减少环境的污染,并解除了沾色的烦恼。这是染色面料的历史性变革,将对染整工艺、设备、成品检验标准等产生深远的影响,只有通过行业协会和工业协会的鼓与呼并制定相关标准,才能很好的推广应用该项创新。

关键词:色布服装;表面染色;人体健康;环境友好;应用推广;

1.穿衣的烦恼和担忧

当人们穿着五颜六色的服装欣赏美丽的外观时,同时对服装面料的各项色牢度不好而烦恼,并对皮肤接触面料所含的有毒有害物质危害健康而担忧。

1.1沾色的烦恼

一位外科医生,穿着一身能耐氯漂的绿色手术服,紧张的几个小时手术完成了。满头大汗走出手术室进入更衣间,当更换手术服时,发现自己的衬衫被手术服沾上了绿色;另一位石油工人下班更衣时,发现自己的背心被喜爱的国旗红工作服染上了浅红的颜色;我的一位朋友,他穿的一条名牌牛仔裤子把衬裤和皮肤都沾上了蓝色…。

1.2健康的担忧

目前服装面料的生产,完全是现代化的纤维化学加工,生产过程中纺织印染行业引入的有毒有害物质,不论是那一种染色方法加工生产的染色面料,如:浸染、卷染、溢流染、气流染、冷堆染或平幅轧染等,所染成的色布面料表面和里面都染透了色,这就是说表面和里面都存在染料,当人们穿上衣服的时候,人的皮肤就与染料离不开接触,当人体皮肤接触染料时,有毒有害物质就对人的健康造成危害,这是时常令人担忧的。目前纳入生态纺织品监控范围的有毒有害物质包括禁用染料、防腐剂、杀虫剂、甲醛、含氯有机载体等,范围不断扩大。1.2.1禁用偶氮染料目前市场上流通的合成染料品种约有2000种,其中约70

%是以偶氮为基础的,而可能还原出致癌芳香胺的染料品种(包括某些颜料和非偶氮染料)约为210种。这些染料在与人体皮肤的长期接触中,会在人体正常代谢过程中分泌物的生物催化作用下或因色牢度差通过皮肤吸收而在人体内发生分解或还原,产生某些对人体有致癌性的芳香胺。1.2.2致癌染料致癌染料是指未经还原等化学变化即能诱发人体癌变的染料,其中最著名的品红染料早在100多年前已被证实与男性膀胱癌的发生有关。目前已知的致癌染料有7种。1.2.3致敏染料某些染料已被证实对人体有致敏作用,因而在国际纺织品服装贸易中,这些染料的使用也列入受控范围。1.2.4重金属使用金属络合染料是纺织品上重金属的重要来源,而天然植物纤维在生长过程中亦可能从土壤或空气中吸收重金属。此外,在染料加工和纺织品加工过程中也可能带入一部分重金属,还有一些重金属来自某些服装辅料或饰品表面。重金属一旦为人体所吸收,则会累积在肝脏、骨骼、肾脏、心脏及大脑中,达到一定程度后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巨大伤害,尤其是婴幼儿。1.2.5游离甲醛在印染加工中,甲醛污染主要来自于助剂中的游离甲醛及助剂分解产生的甲醛。甲醛对皮肤粘膜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也可能引起呼吸道发炎,作用时间过长将引起肠胃炎、肝炎等症,亦可能诱发癌症。1.2.6含氯酚五氯苯酚(PCP)是纺织品采用的传统防霉防腐剂。动物实验证明,PCP是一种毒性物质,对人体具有致畸性和致癌性。PCP十分稳定,在纺织品中的自然降解过程缓慢,穿着时会通过皮肤在人体内产生生物积累而危害人体健康。虽然世界上已有许多国家明令禁止,但实际上仍在使用中。2,3,5,6-四氯苯酚(TeCP)是PCP合成过程中的副产物,对人体和环境同样有害。1.2.7含氯有机载体载体染色工艺是聚酯纤维纯纺及混纺产品常用的染色工艺,有助于分散染料在常压沸染条件下对聚酯纤维进行染色。某些廉价的含氯芳香组化合物,如三氯苯、二氯甲苯是高效
的染色载体。研究表明,这些含氯芳香族化合物对环境是有害的,对人具有潜在的致畸和致癌性。1.2.8环境激素环境激素是一类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环境极其有害的化学物质。目前被禁止的环境激素有70多种,与纺织助剂有关的有10种左右,除五氯苯酚、多氯联苯外还有多氯二恶英、多氯二苯并呋喃、多溴联苯、烷基酚、对硝基甲苯、邻,对二苯基苯酚等。

1.2.9多氯联苯衍生物(PCBs)人们常把在纺织品上检测出残留的多氯联苯衍生物归入杀虫剂。其实多氯联苯并非作为杀虫剂,而是作为抗静电剂及阻燃剂而可能被引入纺织品。多氯联苯对人体有毒,会引起皮肤着色、肠胃不适,并有致癌作用。1.2.10杀虫剂天然植物纤维,如棉花在种植中会用到多种农药。在棉花生长过程中被纤维吸收的农药在纺织品加工过程中虽大部被去除,但仍有可能会有小部分残留在最终产品上。这些农药对人体的毒性强弱不一,且与在纺织品上的残留量有关,其中有些极易经皮肤为人体所吸收,且对人体有相当的毒性,为致癌因素之一。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