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美娜,赵建平 苏州大学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江苏苏州 215021
传统真丝绸的染色温度一般控制在90~95℃左右,较高的染色温度有利于纤维充分膨化,并使吸附在纤维表面的染料分子进一步向纤维内部扩散,获得较高的上染率,但在较高的温度下染色,容易产生真丝绸的“灰伤”问题,此外,初染温度过高,还会出现染色不匀现象,因此,研究真丝绸的低温染色十分必要。 本文在弱酸性染料染真丝绸时,通过控制染色的pH值及染色温度,使之线性上染,达到在较低的染色温度下既保证,上染的均匀性,又使织物最终获得较高的上染率。1实验1.1材料 织物:练白12102双绉。 染料与药品:弱酸性嫩黄G、弱酸性绿5GS、弱酸性红N-B、弱酸性艳蓝6B、市售平平加O、醋酸。 仪器设备:L-12B、L-24B震荡试样机,UV2550Z紫外分光光度计,PHS-3酸度计,Ultra2ScanXE测色仪。1.2实验方法1.2.1 上染百分率的测定上染百分率的测试采用残液法。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试染色原液与残液的光密度,由下式计算染料在纤维上的上染百分率: 式中:C0为原液的浓度(g/L);A为残液稀释k倍后的吸光度;K为标准曲线的斜率(μg/mL)。1.2.2匀染性的测定 在织物上任取20个点,在λwkt处用测色配色仪测定其表观深度(K/S值),然后计算出平均值及标准偏差Sr,以此来表示染色织物的匀染性。测试时采用D65光源,观察角10°。
式中:n-测定次数。 在进行匀染性比较时,标准偏差Sr愈小,匀染性愈好。2结果与讨论2.1 pH控制染色、pH控制条件下低温染色与常规染色的上染曲线的比较 选择弱酸性嫩黄G、红N-B、绿5GS、艳蓝6B等4只染料分别进行pH控制染色、pH控制条件下.低温染色及常规染色。3种染色方法的染液配方、染色工艺相同。pH控制条件下低温染色与pH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