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江
目前真丝绞纱染色的工艺和方法依然是国内纺织企业特别是丝织企业采用的一种生产方法。在生产过程中,如何控制、减少以及克服真丝绞纱染色色差、色花等染色不匀,以获得理想的染色效果是目前生产中急需解决的问题。如下针对真丝绞纱染色的脱胶前处理和染色工艺方法、工艺条件进行分析对比试验,分析桑蚕丝绞纱染色工艺与方法。1蚕丝前处理 桑蚕丝绞纱染色前,需要进行前处理,蚕丝是由平行的单丝组成,单丝内部是丝素,其表面还有相当数量的丝胶及少量的油脂、蜡质、毛发和草屑等杂物。丝胶对丝素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但含量过多,会影响丝素的光泽和手感以及丝纤维的工艺加工,同时油脂、蜡质等杂质也给染整加工带来一定的困难。所以,加工前需进行脱胶,除去大部分的丝胶、油脂和蜡质,使丝纤维柔软、疏松、洁净,脱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丝的质量和原料的制成率。1.1脱胶程度脱胶过度不但损伤丝素,降低制成率,而且耗费大量的水、蒸汽和各种化学药品,增加加工成本。若脱胶太少,则纤维问松解不足,影响到蚕丝染色的效果及后加工。实际生产中一般保留丝胶2%~4%。而油脂应尽量除去,残留率不超过0.2%~0.4%为宜,脱胶率应达到20%~25%才能满足染色及后加工的质量要求。1.2脱胶方法对比试验目前用于真丝绞纱脱胶的方法大致有酶剂脱胶法和化学脱胶法。1.2.1酶脱胶工艺1.2.1.1 酶脱胶工艺条件。本试验主要采用S114中性蛋白酶和2709碱性蛋白酶进行脱胶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见表1。表1 两种酶剂脱胶实验结果 试验表明,采用酶剂脱胶,温度一般控制在40~50℃、pH值为7~9、时间120min的条件下,练减率均可以达到16%~20%,基本达到脱胶的要求。生产中,采用了中性蛋白酶S114系列,练减率达到19%左右,满足生丝染色及后加工质量的要求。1.2.1.2酶脱胶工艺过程。先用纯碱和表面活性剂进行前处理,使丝胶膨润、软化,从而使酶容易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