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Co2超临界无水循环染色系统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09日

《Co2无水染色技术将推动产业革命》

让传统印染业完全摘下“污染帽”的无水染色技术。这染色技术如在全国推广,每年可节水20亿立方米,减少污水排放18亿吨。无水染色,在世界范围内被视为传统染整业的革命。由于传统织物染色需大量用水和化学助染剂,属高耗能、高污染行业。无水染色学名“超临界流体染色”可以代替水作为染色介质对织物染色,染色完成后剩余染料和二氧化碳均可回收并循环使用。 

应用这项技术整个染色过程无水、无助剂、无污染,既节能又高效,对涤纶纤维和某些高性能特殊纤维的上色效果尤其好。2004年调查数据:全国涤纶纤维产量为1138.05万吨,如果全部采用无水染色工艺,全国每年可节约水资源20亿立方米,减少用电、用气、助剂、治污等成本投入总计574亿元。

第一个超临界无水染色实验始于1989年。1991年DTNW(德国西北纺织研究中心)和德国Jasper公司制造了第一台实验室规模的超临界无水染色实验机。1995年,在意大利米兰的ITMA95博览会上展示了容量为30升的超临界染色示范系统。随后,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引起美国、欧洲、日本、台湾及中国研究机构的广泛兴趣及持续的研究热潮。然而时至今日,尚无有关可进行工业化规模的超临界无水染色技术的相关报导。 

超临界流体无水染色技术是一项崭新概念。在超临界状态下,超临界流体处于半液气状态,这使得超临界流体既具有液体的溶解能力,又具有气体的扩散能力。在超临界流体无水染色工艺中,超临界流体即可以溶解染料,又可以轻易地渗透至纺织品内部,完成染料溶解→吸附→上染的工艺过程。当染色周期完成后,通过降压使超临界流体气化,原先溶解在超临界流体中染料可以干粉形式沉降而得以回收,而气化后的气体也可以通过回收系统得以回收,因此整个工序可谓“零排放”。

无锡民间科技苑接受上海大学

教授要求,成功设计解决了无水染色技术中关键设备难题:快开式高压压力容器。该容器可实行工业化规模的超临界无水染色产业,能够降低目前国际上无水染色工艺中的设备装置成本与生产时间,相比之下的是各无水染色技术中最理想的产业化工艺设备!

Co2超临界无水循环染色系统:

一、工艺流程

1) 染料进入系统由染料罐—加压器—单向阀—加料器,原理:首先把染料注入染料罐,系统开始工作后开启加压泵,设定染料罐压力进口,当系统中的压力低于进口时,单向阀自动关闭,染料注入阶段完成,染料注入量的多少可由计量罐控制。

2) 染色循环系统由染色反应罐—循环泵—控制阀,工作原理:当系统压力达到工作压力以后,(二氧化碳已经处于超临界状态)染料同时注入完成,关闭控制阀,进入循环染色阶段。利用循环泵将溶解有染料处于超临界状态的二氧化碳在染色反应罐中循环流动,使染料与棉纱充分接触,循环预定的时间后,关闭控制阀进入二氧化碳收集阶段。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