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浸染和卷染 使用软水,金属离子会引起色泽变化和沉淀 水要脱氯,防止含氯化合物影响染料色光 使用中性电解质促染 氯化钠:硫酸钠:元明粉(含10分子结晶水)=1g:1.22g:2.78g 硫酸钠和氯化钠可以互换使用,但氯化钠可能对不锈钢设备产生腐蚀,并且含杂较多,故硫酸钠成本虽高,但对染色有利盐的用量以保证染料有良好的竭染而又不产生沉淀为好,随染色深度、染色物质量和浴比而变化 染色时所需的染料及盐的用量是按被染物质量的百分比来表示的(%,o.m.f.) 盐的加入量必须随染料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并随浴比的增加而增加,以保证获得相同的上染百分率A类染料染色开始时可加入电解质,B类、C类染料最好在规定的染色温度并保温10min后再加盐,即待染液中的染料大部分上染纤维后再分次加入 染色过程中,电解质可分3~5批加入(间隔10min),逐批增加,防止因染料在短时间内的上染速率突然提高而造成染色不匀疵病 对促染不显著的染料或染浅色,可不加染液一般含有染料、纯碱、食盐或元明粉 纯碱:1~3g/L,帮助染料溶解,兼有软化水的作用 食盐(元明粉):0~20g/L 浴比:20:1~40:1 染液调配 温水调成浆状→热水(可含表面活性剂)溶解并稀释到规定浓度→加入纯碱(1) 浸染 染色温度包括始染温度、升温速度和最终染色速度 最终染色温度影响上染百分率和匀染性,染色温度高,平衡上染百分率低,匀染性好 在常规染色时间(1h)内,扩散性能好的已基本达到染色平衡,染色温度不宜太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