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还原染料的染色方法介绍

来源:中国纺机网 发布时间:2009年12月31日

分为:隐色体染色、悬浮体染色和隐色酸染色,主要方法为隐色体浸染(含卷染)和悬浮体轧染

1.隐色体浸染 根据染色条件不同,一般有甲、乙、丙三种染色方法甲法:烧碱浓度较高,不加盐促染,染色温度55~60度。该法适用于染色体聚集倾向较大而扩散速率较低的染料 乙法:烧碱用量中等,染色温度45~50度,染中、深色时,可加盐促染,元明粉用量10~15g/L 丙法:烧碱用量较少,需加较多的盐促染,元明粉。一般聚集倾向较小而扩散速率较大的染料适于用此染料还原有干缸法及全浴法(养缸还原法) 在浸染中,由于染液量大,为操作方便,除适宜采用全浴法还原的染料外,一般都采用干缸法还原 染料还原后即可开始染色,在染色过程中保险粉会分解消耗,应适当追加,同时染浴应保持一定的碱性条件

2.悬浮体轧染 隐色体染色法操作比较麻烦,初染率高,对于结构紧密的机织物,易产生“白芯”现象。 为提高染料的适应性,获得较好的匀染性及透染性,机织物染色时常采用悬浮体轧染。悬浮体轧染法就是将还原染料的超细粉配成悬浮体溶液直接浸轧在织物上,然后轧还原液,在汽蒸条件下使染料还原成隐色体,从而吸附、上染纤维的染色方法 工艺流程:浸轧染料悬浮液(→烘干) →浸轧还原液→汽蒸→水洗→氧化→皂煮→水洗→烘干该方法可以克服隐色体染色初染率高和移染性能差的缺点,不会有“白芯” 悬浮体对纤维无亲和力,均匀分布在织物毛细管内部纤维与纱线表面,还原后隐色体被纤维吸附,并扩散进入纤维内部,具有较好的匀染性和透染性 对染料适应性强,不受上染率限制,易拼色 产量高,质量好要求染料颗粒的直径小于2μm,并至少有80%以上在1μm以下。 颗粒越小,悬浮液稳定度越高,对织物透染性好,还原速率快 颗粒太大,影响得色量,甚至造成

色点等疵病悬浮体法烘燥时染料颗粒易发生泳移。若出现不规则泳移,会出现染斑,并形成阴阳面。3.靛蓝染色(靛青染料)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