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溶性偶氮染料是棉纱染色中常用的染料,多用于染制深浓色的大红、枣、酱、蓝、黄、棕、黑等色。它以价格便宜、成本低廉、色泽鲜艳著称,但是摩擦牢度差,气候牢度也不够理想。采用不溶性偶氮染料染棉纱时,首先将棉纱放在色酚类的钠盐溶液处理,使纤维吸收一定量的色酚钠盐,即打底。然后再与胺类的重氮化合物或稳定的重氮盐溶液偶合,即显色,显色时打底剂与重氮化的显色基通过偶合直接在纤维上生成不溶性的偶氮染料。这类染料染深色时日晒牢度好,染浅色时日晒牢度差,而且相差较大,故一般这类染料不宜染浅色。
(一)打底剂及其工艺 由于打底剂结构的差异,使它对纤维的结合能力不同,一般可用两种方法来表示打底剂对纤维结合能力的大小。一种是用吸收量表示,即每公斤棉纱于某一浓度的打底剂溶液中浸染时所吸收打底剂的克数;另一种是用吸收率表示,即被棉纱吸收的打底剂量与投入染浴的打底剂总量之比的百分数。一般认为,棉纱对打底剂的吸收率越高,打底后残浴的浓度就越低,棉纱线上的浮色也越少。因此,选用吸收率较高的打底剂,染后色纱上的浮色就少,摩擦和湿处理牢度也就较高。影响棉纱对打底剂吸收率的因素很多,主要包括电解质含量、打底浴比、温度等。此外,棉纱的前处理性能和丝光效果均对吸收率有影响。值得注意的是棉纱线的品种、细度、捻度等对打底剂的吸收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在生产过程中应充分重视。打底剂的溶解是在氢氧化钠存在下进行的,其溶解方法有热溶法和冷溶法两种,多以热溶法为主,所选用的色酚偶合能力应比较强。实际生产中,若用无光纱打底,多数选用热溶法溶解打底,深度是以每公斤棉纱吸收打底剂的量来表示,6g以下为浅色,6~12g为中色,12g以上为深色,可加入食盐促染。为提高打底液的稳定性,还可加入甲醛,续缸使用时也可加入食盐和甲醛,但打底液温度不能超过50℃,否则色酚的羟甲基化合物产生缩合而影晌其上染能力。棉纱线的打底大都在往复式、喷射式染纱机上进行。
1.打底工艺流程(往复式染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