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MES结构设计及其在染色工业中的应用

来源:中国传动网 发布时间:2010年01月27日

郝 平 朱之飞 陈刚良

0 引 言 随着生产过程控制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利用信息化提升传统工业化水平已经成为纺织工业企业尤其是规模以上企业生产发展的必然趋势.纺织企业面对国内外激励市场竞争,如何在竞争中求得生存和发展,必须采用高新技术来提升企业的生产能力,减低产品消耗。目前国内许多纺织企业,在不同程度上开展了企业资源计划(ERP)管理、企业客户关系管理(CRM)、企业供应链管理(SCM)和电子商务管理(EC)等企业信息化建设,不同程度地实施了产品销售、采购、库存、客户、订单、财务、运输等管理,解决了部分企业内部的资源的有效管理和资源的节省等问题,并从中获得了效益,但是,进一步的节能降耗需要从精益生产中获取。随着纺织企业生产装备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客观上为纺织企业进行精益生产提供了条件,并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实现生产过程控制、管理和执行的协调一致,实时反映车间作业过程,为企业快速应变市场提供了一个有效控制的响应机制,同时也为企业开展大规模的信息化工程提供的机会和条件.纺织企业原有的ERP系统大多数管理静态数据,与生产过程不直接关联,ERP管理数据与车间实时作业数据之间采用手工方式进行传递,信息自动化程度不高,大量手工操作和数据摆渡,降低了信息传递时效,不可避免产生管理漏洞和操作误差,不利于企业开展管理和生产过程一体化;不利于企业领导快速决策.这种半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导致了生产和管理信息之间的中间断层和隔离,上层管理无法实时了解车间实际生产的动态信息,形成管理和生产各自的信息孤岛。因此,为了克服中间的信息“鸿沟”,实现企业管理和生产一体化已经成为现代纺织企业未来发展需要。制造执行系统也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应允而生。制造执行系统l1 (Manufacturing ExecutionSystem,简称MES)是现代集成制造系统中制造管理自动化领域的一项重要技术。它定

位于企业上层ERP与底层设备自动控制系统之间的、面向车问作业层的管理系统,解决企业信息“鸿沟”问题,加强计划管理层与底层控制之问的沟通,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 目前,国内的纺织企业经过几次的装备的升级和改造,就装备本身的加工性能和条件已经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主要存在的问题是软件环境和条件的不足,企业生产过程控制自动化和管理自动化之间的脱节,形成不了完成的企业生产和管理一体化的过程,降低了企业生产综合管理能力,不能充分发挥智能设备在企业生产管理中的作用。 笔者以纺织行业的染纱企业为例,依据染纱企业ERP系统和染缸控制系统,研究MES的体系结构和功能组成,以及和工艺管理、能源管理、生产调度、看板管理、集中控制、数据通讯和数据交换等关系,并将研究结果应用到大型染纱企业中。1 业务需求 根据规模以上染纱企业的调查分析,这几年通过企业信息化建设,基本上实现了ERP管理,关键性染纱设备都配备智能化仪器或自动控制系统。为了进一步提高自动化水平需要解决是ERP系统与车问过程控制系统PCS之问实时监控的问题,而这一问题的解决,除了需要考虑车间染缸群集中控制以外,还需要考虑集中控制系统与客户订单、车间作业安排、生产现场调度、工艺流程监控、看板管理、物料需求安排、人员安排等生产现场管理和控制。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