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3 合成单宁对Everacid绿N-G溶液可见吸收光谱的影响 注:染料用量为0.05 g/L。2.2.2合成单宁在蚕丝和锦纶上的吸附 合成单宁于弱酸性条件下在蚕丝和锦纶上的吸附情况见图4。由图4可知,在相同用量下,合成单宁在蚕丝上的吸附量高于在锦纶上的吸附量,且在两种纤维上吸附量的差距随合成单宁用量增加而增大。导致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蚕丝氨基含量比锦纶高得多,纤维大分子上有更多质子化的氨基能与合成单宁大分子上的磺酸基通过离子键作用而结合;此外,蚕丝结构疏松,纤维内的空隙尺寸比锦纶大,数量比锦纶多,故合成单宁在其内部的扩散速率较高,吸附量也较大。较高的扩散速率也促进了合成单宁在蚕丝表面的不断吸附,因而导致了合成单宁在蚕丝上的吸附速度较快。可预测,在蚕丝/锦纶交织物染色过程中,尤其是在始染阶段和升温过程中,添加在染液中的合成单宁将更多地吸附于蚕丝上。
图4合成单宁在蚕丝和锦纶上的吸附量2.2.3蚕丝/锦纶交织物染色时合成单宁的防染作用 用酸性和中性染料分别对蚕丝和锦纶染色,测定合成单宁对染料上染蚕丝和锦纶的防染率(见表1)。 表1 合成单宁对染料上染蚕丝和锦纶的防染率
注:合成单宁用量为2.5%(owf)。 由表1可知,合成单宁对大多数染料上染锦纶的防染率高于其对染料上染蚕丝的防染率。对于酸性染料上染锦纶而言,合成单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