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6不同温度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对色差的影响(3g/L) 由图6可知,随温度的增加,绿棉织物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1、T-2、T-3处理后,其△E有所增加。30~70℃处理时,△E均小于2,色变小;70~90℃时,T-1、T-2处理后△E仍较小,而T-3处理后,△E值增大,90℃时△E为3.43,目测织物变暗。 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后,绿棉织物的日晒牢度无显著提高,仍为2级,处理后色素分布情况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类似。2.1.3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研究发现,抗静电剂SN用量为1g/L以上,并于30~90℃处理绿棉织物,会引起颜色显著变化,处理后△E>4。△L、△a、△b中,△b变化较大,是引起色差变化的主要因素,因此处理后织物颜色变深且泛黄光。另外,处理后的日晒牢度变差,为1级。这是由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离子性改变了绿棉色素结构,使其色光和耐光化学反应能力均发生变化而引起的。2.2络合剂对绿棉的影响 采用c、A、F三种络合剂对绿棉进行处理,其浓度对织物色差的影响见图7。
图7不同浓度络合剂处理对绿棉色差的影响 由图7可知,不同种类络合剂(C、A、F)对绿棉织物影响程度不同。在处理浓度小于0.5 g/L时,随着浓度的增加,△E呈上升趋势。当浓度大于0.5 g/L,△E均大于2且趋于稳定。其中,络合剂F处理引起的色变,大于络合剂C和络合剂A。 由表l可知,络合剂A处理时,随用量增加,△E增加,△L为正值,织物处理后较原布变亮;络合剂C、F处理时,用量大于0.05 g/L,△E增加显著,△L为负值,目测织物较原布明显变暗。尤其是络合剂F处理后,△L在-10左右,织物发生色相变化,变成萎暗的深蓝色。不同络合剂处理后,△a、△b值较△L小很多,说明处理后织物色差变化主要由△L引起。表1不同络合剂处理对绿棉的影响
绿棉织物用络合剂A处理时,低浓度(小于0.05
相关信息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