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棉针织染色中酶制剂的选择应用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07日
生物酶在针织染整中的应用有以下几个环境及用途:生物酶精炼(精炼酶)、氧漂后去除双氧水(脱氧酶)、活性染料染色后皂洗(皂洗酶)、去除织物表面毛羽(纤维素酶或称抛光酶)。 一、精炼酶: 1、传统精炼的缺点: 传统的棉精炼是在高温和烧碱的作用下,去除棉纤维上的果胶、蜡质和蛋白质等非纤维素物质,使棉获得良好的吸水性,便于后道的漂白及染色印花加工。传统精炼中使用了大量的碱和表面活性剂,处理的棉纤维减量大,损伤严重;处理后又需要用大量的水清洗,因此工艺用水量大,处理废液中COD值高;而且耗能高、耗时长,是一种非绿色的加工工艺。 2、生物酶精练的优点 可全面提升处理棉制品的品质:不损伤纤维,织物失重降低,可提高棉制品的品质;改善染色性能,匀染性提高、得色量上升,染色次品率大幅下降;织物手感柔软、丰满,布面亮泽、纹路清晰;对特殊敏感型纤维的精炼更具安全性和可靠性,如天然彩棉,棉/毛、棉/丝、棉/麻等。 对环境、操作人员及设备无害:低能耗、低水耗,降低废水中TDS、COD、BOD指数,减轻污水处理压力,降低污水治理费用,减少环境污染;作业环境安全;减轻对设备损伤。 缩短加工时间,降低综合车本(上染率提高,节省染料) 3、原理: 果胶酶:去除果胶质。同时,由于果胶质位于蜡质与纤维之间,因此有人将它称为“胶水”,其作用相当于将蜡质粘合在纤维上,因此将果胶质去除后,蜡质与纤维的结合力降低,可在随后的高温浴中经乳化去除。另外,在果胶质去除的同时,也有部分棉蜡被去除。20世纪90年代由丹麦诺维信公司分离得到的,碱性果胶酶,其作用最佳温度55-60℃,最佳PH值=8.目前用于棉精炼的果胶酶就是这一种,其它的酸性果胶酶、原果胶酶都不行。 纤维素酶:使棉籽壳附着在织物上的微小纤维产生水解,使棉籽壳成为自由漂浮的壳削,随后再加以煮练或漂白,可使织物表面无棉籽壳存在。 4、存在问题 生物
酶精炼对棉蜡的去处效果没有碱精炼好:碱煮练对棉蜡的去除效果比酶精炼好,酶精炼时加入渗透剂有利于棉蜡的去处,漂白本身能去除一定得棉蜡。由于酶精炼对棉蜡的去除率较低,所以酶精炼织物的手感优于碱精炼织物。 酶精炼的润湿性没有碱精炼织物好:酶精炼时一定要加入高性能的润湿剂。 下表:果胶质去除率对润湿性的影响(所有处理不加表面活性剂) <
91
处理方式 果胶质去除率 晾干润湿性 烘干润湿性
毛效/cm 水滴吸收时间/s 毛效/cm 水滴吸收时间/s
果胶酶处理 90 0 不吸收 0 不吸收
EDTA处理 92 7.5 2.5 0 不吸收
碱处理 95 4.5 24 0 不吸收
漂白处理 10 6 0 32
酶处理对棉籽壳基本无作用,而碱处理对棉籽壳的溶胀作用,有利于在漂白时将棉籽壳去除;由于酶处理对棉籽壳基本无作用,所以必须加强后道的漂白工艺,提高双氧水用量。这一方法对含量少的精梳棉是有效的,但对普梳棉或低级棉,在酶处理后还需增加一道低碱蒸工艺。 5、工艺:对于中深色针织物,在溢流染色机中进行,诺维信精炼酶Scourzyme 301L 在50-60下,中性至弱碱性PH范围,经过20-40分钟即可完成精炼工序。 6、非生物酶冒充生物酶:近几年,国内出现很多用于棉织物前处理的复合生物酶。这类复合生物酶制剂本身PH值较高,如有的品种1%水溶液 PH值就达到11-12,而且还能与双氧水在高温、高PH值下对棉织物进行一浴法练漂前处理。这类复合酶实际都是假的,里面不含一点酶,实际是由碱性物质和表面活性剂组成的。 二、在氧漂中的应用:去除氧漂后残留的双氧水,利用过氧化氢酶(脱氧酶) 酶来源:动物肝脏内提取和生物发酵;酶的来源不同,酶学性质基本接近,但酶的贮存稳定性有较大差异; 三、漆酶用于棉针织物活性染料染色后的皂洗: 漆酶是一种多酚氧化酶,属于单电子氧化还原酶,可催化酚及其衍生物、芳胺及其衍生物、羧酸及其衍生物的分解,能作用于多种底物。近年来,国内外有报道应用漆酶进行活性染料染色后处理的研究,借助漆酶对特定结构活性染料的分解作用,去除棉织物上未与纤维结合的表面浮色和水解染料,在提高染色织物染色牢度的同时,还可以降低传统染色后处理废水的色度,减轻废水处理负担。 这类酶如TANATEX生物酶皂洗系统,其酶组分为Bablase,实际上是漆酶。 漆酶能降解多种芳香族染料,对纤维素不起作用,处理后织物皂洗
牢度能达到高温皂洗等级牢度。存在缺点: 对活性染料有选择性:不同活性染料在酶液中处理,产生色相、色深改变不同的现象。 漆酶由于氧化还原电势低,在单独存在下,氧化能力不够,需添加氧化还原介质如HBT溶液(1-羟基苯并三唑)、紫尿酸(VA)、对二甲氨基苯甲醛等。 最近市场上突然又冒出很多皂洗酶,有些大公司也参与炒作,需要高温90℃以上使用,多是些过氧化物,靠强氧化力破坏染料的发色团。 四、纤维素酶(抛光酶) 酸性纤维素酶:对棉纤维作用力最强,可以在较短时间达到效果;对织物强力损伤大,而且容易引起反沾色; 中性纤维素酶:对棉纤维的作用比酸性纤维素弱,达到同等的效果需要较长的时间或较高的酶浓度进行处理;对织物损伤小;如果工艺处置恰当,可以很少、甚至没有返色。 弱酸性纤维素酶(不常用)

1  2  3  4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