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浸染色差色花染疵的产生与应对(一)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10年10月13日
崔浩然 色差与色花,是纺织品染色的常见病,是长期困扰染色工作者的一道难题。如何预防和解决染色色差与色花问题,是染色工作者共同的研究课题。在此对喷射液流染色、卷染染色、筒子染色中色差、色花等染疵的产生和防患作一分析。1、喷射液流染色1.1 染色色差 喷射液流染色的常见色差是:匹差、管差和缸差。有时也会出现边差。1.1.1 匹差 匹差,即匹与匹之问的色差。由于喷射液流染色,织物是环状循环染色,所以,匹差本不是染色造成。产生匹差的根源是纤维性能与染前处理存在差异。举例如下: (1)在锦纶织物或含锦的交织物染色时,由于锦纶在聚合、纺丝、热处理等制造过程中,微小的条件差异,都会造成锦纶微结构的不同。 锦纶6和锦纶66,虽说都是聚酰胺纤维,二者的化学结构相似,但由于锦纶66晶体中的酰胺基,都能生成氢键,其氢键密度比锦纶6高得多。因此,大分子链的排列要紧密得多。加之锦纶66的氨基含量比锦纶6低一倍以上。因此,二者吸色性能的差异就更加明显。如锦纶66的吸色速率,比锦纶6要慢得多,锦纶66的吸色容量(染深性),比锦纶6低得多。 显然,如果把不同品牌,不同规格或不同批次的锦纶织成的织物,混缝在一起染色,产生显著的色差,是不可避免的。 ( 2)涤纶纤维在制造过程中,工艺因素的差异,也会造成涤纶成品微结构结晶度的不同,从而导致吸色性能的差异。 据实验,国产涤纶因结晶度大小不同,可产生5.1(8,4的色差。进口涤纶的质量相对较稳定,结晶度的差异较小。因此,可产生色差的幅度,通常≤5%。 特别是常用的分散染料,对涤纶结晶度的差异所造成的染色色差。又缺乏有效地遮盖性。 因此,当把不同品牌、不同批次的涤纶织物,缝接在一起染色时,也会产生不同程度的色差。 (3)棉或含棉织物染色时,如果把质量不同的半制品(如毛效、白度、丝光钡值等),混配在一缸里染色,产生匹差是自然的。 这是因为,毛效不同,染色时染料的
吸色速率,扩散速率不同,会导致最终的得色量不同、白度不同,会造成得色色光明显的差异,尤其是浅淡色,丝光钡值不同,会使得色深度产生差异,尤其是染深浓色泽时。 (4)半制品的磨毛质量不同,会使得色深度与得色色光,产生严重差异,布面绒毛越厚密丰满,得色越深浓,反之,则得色变浅,而且色光也会变化。 因此,染前磨毛质量不同的半制品,缝接在一起染色,色差也很突出。 (5)棉锦织物在加工中,为了消除布面杂乱的皱印,提高磨毛的均匀度,有时对炼漂半制品,再进行100℃以上预缩水处理。实验表明,高温湿热处理,会对锦纶的吸色性能,产生明显的影响。这种影响,通常表现出二个特点: ①对不同类型的染料,影响大小不同。如:对中性染料、酸性染料的吸色性,影响较大,上染率降低较多,对分散染料的吸色性,影响却较小。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