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轧堆染色 (CPB )作为一种半连续的染色方式,通过半制品前处理、浸轧染液、打卷、堆置、水洗、皂洗、水洗和烘干等工艺实现对棉针织物的环保染色。
前处理准备:冷轧堆染色工艺采用低温染色,为了便于染料充分渗入纤维内部,前处理时要彻底去除待染织物上的杂质、浆料、纺纱油剂和机油污渍等,而且要保证处理后的织物具有均匀而良好的润湿性。另外,染前要洗除布面上残留的双氧水和碱等各种化学药剂,否则易造成得色率低或染色不匀。烘干工序也必须很好控制,以确保回潮率均匀,若烘干过度会导致织物润湿性不佳,以及放大样时重现性差,因而烘干时宜采用湿度控制系统。
染料的选择:对染料的选用要从直接性、反应性和固色率几个方面综合考虑。染料直接性低,可以减少头尾色差,但直接性太低又会影响活性染料染色时的吸附和固色,所以选择含有乙烯砜基、均三嗪多活性基直接性中等的染料比较合适。染料反应性低,在常温下固色率很低,但高反应活性的二氯均三嗪类 (X型 )活性染料,在纤维上的扩散性差,且受 pH值的影响较大,易出现浮色,湿牢度差,色差也不易控制。拼混染色时各组分染料的上染速度要均衡,以减少头尾色差、批与批之间色差等。另外,考虑到大生产中存在开槽、换卷、临时停车等情况,为保持色光的一致性,对染料的耐碱水解稳定性也有一定要求。染料需具备直接性中等,扩散性好、渗透性佳、耐碱性良好,且洗净性优异、色光稳定、重现性好和固色率高等特点。
碱液配制:为使染料在固着前能充分扩散到纤维内部,提高色牢度,必须选用合适的碱剂。曾有人采用硅酸钠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硅酸钠虽能稳定染液的 pH值,但在织物和轧辊上容易结垢,造成色斑或织物擦伤,而且染后织物的手感偏硬。鉴于上述原因,改用纯碱与烧碱复配的碱液体系,对于不同的染料用量调节适宜的 pH值。
为了提高染料的固色率和重现性,防止染料在碱剂中水解,染液和碱液应分别配制,再通过自动精确控制计量的
轧染设备:对于针织物冷轧堆染色工艺,染色轧车是整个装置的核心。由于针织物易卷边,且当经向张力过大时,布面容易拉长而造成纬缩、纬斜,甚至造成织物面密度下降,所以进布系统配有自动中央退卷装置和张力调节装置,以保证织物均匀平稳地进入轧车。同时进布喂入时采用扇形扩幅装置,一方面使织物对中与扩幅,另一方面确保喂入轧车的织物张力较低。
另外,为了保证织物上下两面压力的一致,贝宁格公司用于弹性织物的染色轧车采用立式辊筒排列,夹持导辊也从常规的卧式排列改为最佳化的 70°排列,即一组辊筒根据走布路径倾斜排列。织物上下以相同角度同步喂入轧点,以防止织物两面出现轧压差异,斜对角放置的导辊使得牵引过程中降低织物所受的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