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疵病形态 染色制品所得色泽深浅不一,色光有差别。
1.1同批色差:同批产品中,一个色号的产品箱与箱之间、包与包之间、匹与匹之间有色差,每lot色之间批间4级。
1.2同匹色差:同匹产品中的左中右有色差边中4-5级 。
色差是染整厂常见疵病和多发疵病之一,色差严重影响着染色成品的质量。
2、 产生原因 各类织物的纤维组成不同,染色时采用的染料种类及工艺设备不同、加上染色加工中有不同的要求和特点,产生此病的原因及表现就不一样。色差在外观表现上多种多样,但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种。
2.1染料在织物上先期分布不均匀:染料在固着之前,如果在织物各部位上分布不匀,固色后必然形成色差。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为:
2. 1.1织物因素:由于纤维性能不同或前处理退、煮、漂、丝不够匀透,使染前半制品渗透性不匀而引起对染料吸收程度的差异:
解决办法A、退浆率7级以上。 B、瞬时毛效2-4(s)
C、白度80-90% D、无阴形疵点、无折印、油残脏等
E、纬斜≤3%,弧斜≤2.5%,丝光下机幅宽为成品幅宽V+2厘米。
F、坯布的纤维种类、质量、配比以及上浆情况对染色均有较大的影响。不同纺织厂的坯布,在相同染色工艺条件下加工所得的色泽往往深浅不一致,所以同一批染制品必须采用相同的坯布。
G、前处理采用的设备不同,工艺条件不容易掌握一致,所得的半制品染色后色泽 有差别。要按不同品种、不同设备调整工艺,使退、煮、漂、丝光匀透,保证练漂效果达到染制品的染色要求。
H、需染前定形的织物定形要均匀一致,避免染色时因定形不匀产生色差。
I、丝光后织物的PH值是前处理中影响色差最显著的因素之一。丝光后PH值偏高不仅会造成烘干时织物泛黄,而且会使染料在高温碱性下发生色光变化而造成色差。
2.1.2吸液因素:由于机械结构上的原因或操作不当,使织物各部位的带液率不一致,因而造成色差,轧辊压力不匀、加入染化料不匀等都
解决办法:A、检查均匀油压和汽压,压力是否灵敏有效,稳定。
B、使用均匀轧车严格按油压和汽压的比例使用。
C、注意油路和油量。
D、染车所有染料、助剂一律使用流料管,均匀流料。
2.1.3予烘因素:在浸轧染液后予烘时,由于烘燥的速率和程度不一致,引起染料发生不同程度的泳移,使染料在织物上分布不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