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原棉染色和纯棉产品的创新

来源:新疆石河子八棉纺织有限公司 文逸华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6日
产品特色在消费过程中有很大的吸引力,我们在产品开发中,应用环保型染料对纤维状态原棉进行染色,将传统的工艺流程“纺纱--织造--染整”改变为“染棉 --纺纱--织造”的工艺流程。这种染色棉色彩鲜艳,色牢度好于天然彩色棉,同时与织物染色相比减少了染色污水的排放量,减轻了环保压力。纺纱时采用色棉和白棉按照不同比例混配,再通过纺纱关键工艺改进,有效地缩短了生产周期,丰富了市场现有的纱线品种。在纺织的源头对原料进行染色加工,在后道工序进行技术改进,有利于开发高技术含量的新产品,满足人们追求色彩多元化和产品新颖的消费需求。1 原棉染色的基本要求1.1 原棉染色产品生产工艺流程散坯棉(棉卷)--进锅--清洗--染色--清洗--皂煮--预处理--出锅--脱水--烘干--成包染色棉--清花--梳棉--色条白条预并--条卷--精梳--头并--二并--粗纱--细纱--自动络筒--纱线检测----织造1.2 原棉染色的工艺目标1.2.1 去杂原棉在种植、收购和加工过程中,会有沾污现象,如在轧花时,棉籽壳的屑粒会粘结在棉花中。虽然原棉纤维呈松式状态,但其表面吸附的灰尘及其他杂质也影响染色效果,因此在染色前应对原棉进行洗涤,可有效减少色棉的含杂量,提高原棉染色的效果。1.2.2 原棉的上染过程 原棉染色使用环保型染料,可以提高得色量及固色率,可以获得好的色牢度指标,可以在出口时避免“绿色壁垒”带来的系列问题。 原棉的上染和坯布染色的原理相同,都是活性染料和纤维的羟基发生共价反应,完成吸附、上染和固色的过程。原棉染色的难点在于棉花在纤维状态遇水和染化料助剂作用时,会产生溶胀,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纤维的自然扭曲消失,脱水晾干后有向原状态恢复的趋势,但不能完全恢复原状态。同时在加工过程中棉纤维对外力的作用反应明显,稍不注意容易产生索丝、死结
,影响纺纱工序的进行。筒纱或坯布染色的最小单位是纱线,纤维已按要求经过加工固型,因此在染整加工过程中的状态变化远远小于原棉染色的变化。棉纤维含有不纯物,诸如蜡质、果胶质、有机酸、蛋白质、非纤维素多糖和灰分,以及--定比例的木质化物质。纯棉织物可润湿性的主要障碍是构成棉纤维质量约0.4% --1.2% 的蜡质,这些蜡质是非常复杂的物质,由高分子量的醇类和以游离或酯化形式的脂肪酸类组成。天然蜡质的分布决定了吸水性。我们在原棉染色的纺纱过程中发现,棉花所含蜡质是影响原棉上色的主要问题,但却有利于纺纱工艺的进行。强碱煮练后的棉花虽然对染料的吸收增加,但棉纤维失去蜡质变得无弹性,外观手感僵硬,板结,在清花和梳棉过程中,各种外力的实施对棉花纤维的损伤较大,短绒率急剧提高,纺纱过程无法进行。我们在原棉染色过程中尽可能保留原棉上的蜡质。考虑到棉蜡的熔点是76?8O℃ ,在染色过程中,注重助剂的使用,控制处理温度,并尽量减少原棉所受的外力,在染色后对原棉增加--道预处理,由此改善染后棉纤维的弹性和可纺性。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