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Datacolor测配色系统在化验室配方调整中的应用

来源:针织工业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09日
从年初开始,人民币升值、石油价格上涨引起的原材料价格上涨,都极大的影响着印染行业的发展。特别是近年来国际贸易越来越呈现出小批量、多品种、交期紧的趋势,作为染厂该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特别是作为染厂核心之一的化验室如何快速、高效的完成打色、复色任务?本文将从Datacolor电脑测配色系统在配方调整中的应用进行讨论。电脑测色是指电脑通过色匹配试验混合配制,得到与标样完全一致的颜色三刺激值(X、Y、Z)的处方的过程。电脑修色是指对打样后的样品进行测色,计算出与标准样的实际色差值和色度、明度偏差等,同时给出建议的修正配方,供第二次打样使用 [1]。1、试验部分1.1 试验仪器及药品震荡式水浴锅(广州岗崎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锥形瓶、Datacolor SF600X测配色系统(E-SPACE,台湾)、Lab自动吸液系统(流亚科技有限公司,台湾)Y-ucx、R-ucx、NBF、LR、Y-ucl、R-ucl、B-ucl、WBY、WTUB(以上均为工业级,太仓福威尔) 、O-HF-3RW、R-HF-B、Black-HF-NB、B-HF-GD(以上均为工业级,江苏德旺)、元明粉(工业级,上海太平洋化工集团)、纯碱(工业级,中国石化集团南京化工有限公司)、RH代用碱(工业级,苏州福彬)、针织棉单面布(30s)1.2 试验方法用Datacolor电脑测配色系统对客户来样进行分析,读取其三刺激值,然后在配色系统中选择染料,通过电脑计算列出第一次染色配方,由Lab自动吸液系统精确吸取染料,在震荡式水浴锅内试染,之后每次染两块,其中一块用Datacolor测配色系统中的电脑修色功能对原有配方不断修正,另一块由人工在标准灯箱中进行目测,依据经验调整配方。染色工艺曲线如下:

60℃

保温40—60min
直升
30℃
文本框: 元明粉文本框: 入布文本框: 运行 10min文本框: 加碱备注:浅色用纯碱固色,中深色用RH代用碱。染色浴比为1:102、结果与讨论以ADIDAS客户来样为标准,做了如下七组试验:表2-1 035A制服兰(此为ADIDAS色号,下同)电脑调方与人工调方对比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Y-ucx R-ucx NBF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0.11 0.3 1.5 0.71 1.02 0.13 1.31 Fail
第二次 0.1 0.2 1.62 0.
32
0.13 -0.21 0.43 Pass
第三次 0.114 0.195 1.66 0.3 0.24 0.09 0.38 Pass
人工调方 0.11 0.2 1.67 0.02 -0.11 -0.01 0.20 Pass
备注:DL“+”表示偏浅,“-”表示偏深;Da“+”表示色光偏红,“-”表示色光偏绿;Db“+”表示色光偏黄,“-”表示色光偏兰;DE表示色差;DC表示向对于标准样的颜色判别。特别注明人工调方的为人工调整的处方,否则为电脑调方,下同表2-2 095A黑色电脑调方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O-HF-3RW R-HF-B Bk-HF-NB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0.15 0.1 3.5 1.72 0.47 -0.67 2.19 Fail
第二次 0.096 5.48 -0.52 0.06 -0.45 0.87 Warn
第三次 0.18 4.9 -0.13 0.07 -0.12 0.27 Pass <
表2-3 A2JA灰色电脑调方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Y-ucx LR NBF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0.21 0.08 0.35 2.86 -1.92 0.47 2.28 Fail
第二次 0.265 0.14 0.4 -0.29 0.59 0.33 0.81 Warn
第三次 0.254 0.12 0.41 -
0.83
0.68 0.63 1.12 Fail
第四次 0.24 0.122 0.395 -0.14 0.08 -0.21 0.27 Pass
表2-4 A2HY砖红色电脑调方与人工调方对比 <
0.27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O-HF-3RW R-HF-B B-HF-GD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1.19 1.36 0.41 2.84 -1.27 0.19 4.03
Fail
第二次 1.66 1.62 0.45 1.64 -1.96 2.64 4.18 Fail
第三次 1.61 2.37 0.47 -0.54 -0.03 1.4 1.55 Fail
第四次 1.7 2.17 0.445 0.12 0.1 0.28 0.28 Pass
人工调方 1.74 2.34 0.478 -0.19 -0.14 0.04 Pass
表2-5 A1B8浅粉色电脑调方与人工调方对比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Y-ucl R-ucl B-ucl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0.012 0.0125 0.001 1.13 0.1 1.15 1.55 Fail
第二次 0.0123 0.014 0.005 -2.17 -2.06 -1.06 1.80 Fail
第三次 0.0115
0.0145 0.0011 0.75 1.32 0.02 1.03 Fail
第四次 0.0115 0.0115 0.0055 -2.01 -1.72 -1.31 1.95 Fail
人工调方 0.0121 0.0145 0.0018 0.07 0.36 0.1 0.17 Pass
表2-6 A2J8艺术绿电脑调方与人工调方对比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B-ucl WBY WTUB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0.094 0.06 0.126 0.28 0.1 1.26 0.98 Warn
第二次 0.099 0.057 0.129 -0.35 1.85 -1.24 1.36 Fail
第三次 0.096 0.055 0.13 0.12 1.58 -1.40 1.37 Fail
第四次 0.106 0.063 0.12 -0.34 2.03 -0.28 0.85 Fail
第五次 0.102 0.061 0.113 -0.70 1.78 -0.64 1.08 Fail
第六次 0.093 0.059 0.118 0.72 1.81 -0.10 0.85 Fail
人工调方 0.09 0.063 0.14 -0.16 0.18 -0.23 0.24 Pass
表2-7 A0XL酸酸绿电脑调方
配方 调方次数 染料名称及浓度(%) 电脑读数
Y-ucl R-ucl WBY DL Da Db DE DC
第一次 0.05 0.0155 1.50 -0.44 1.26 -2.82 1.84 Fail
第二次 0.018 0.0152 1.787 0.58 -0.63 -0.17 0.55 Warn
第三次 0.023 0.0167 1.90 -0.20 -0.61 -1.
53
0.54 Warn
第四次 0.018 0.015 2.017 -0.05 -0.08 4.33 0.81 Fail
第五次 0.027 0.0165 1.67 -0.09 -0.83 -3.53 0.96 Fail
第六次 0.025 0.016 1.82 -0.03 -0.33 0.26 0.16 Pass
从试验结果看,首先Datacolor电脑测配色系统开出的第一次配方不是很准确,一般误差较大,从表2-1到表2-7可以看出,第一次配方的颜色与标样相比都是Fail的。这可能是储存在电脑基材数据库内作为配色标准的织物半制品的前处
理程度与打色用织物的前处理程度不同,导致电脑在颜色匹配计算中出现误差,进而影响到第一次配方的准确性。这就要求我们化验室打色用布前处理工艺要稳定,操作要精确,从而保证打色用织物的前处理程度的稳定性。其次我们可以发现,电脑在调配方时存在先调过头,然后再回调,即来回的震荡式接近目标配方的情况,只是震荡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直至最后配方OK,例如表2-3中对红光的调整,表2-4中对红、蓝光的调整等。其实这样的做法是合理的,但是如能结合人工对各单只染料上染特性的经验,对电脑开出的配方再进行微调,配方应该会更精确。再次Datacolor电脑测配色系统对于制服兰、黑色、灰色、砖红色等深暗色,差不多2-4次就可以将配方调好,但是对于浅粉色等浅色及艺术绿、酸酸绿等鲜艳的颜色则差的较多,调方次数要超过六次,落后于人工调方,并且在电脑读数Pass,而需微调色光时,人工也更方便快捷。出现上述结果的原因可能如下:⑴ 同一块布,人工调方时看到的是它的整体,而电脑读到的只是一个或几个点,并且每个点处的颜色三刺激值是不同的,有时差别会比较大(鲜艳色容易出现色花),并且织物表面绒毛的起伏都会影响到电脑对于颜色深浅的判断(实际上是影响到了织物表面的反射程度),而电脑根据局部的一点或几点去调整配方,也会出现偏差。⑵ 对于拼色来说,各只染料的上染速率不同,并且拼色过程中各只染料的协同效应也不同,而电脑测配色只是按照我们各单只染料进行理想状态的计算,难免会出现误差,有时还比较大。而人工调方时,会考虑到染料的上染特性以及染料的水解等影响因素,所以可能会更精确。3、小结尽管电脑测配色系统还存在上述诸多不便之处,但是它在调整配方时考察的是颜色的三刺激值,较人眼的观察判断更为客观,避免人眼长时间对色导致的视觉疲劳。如果有经验的调色师傅再结合自己常年的调色经验和对染料性能的了解,对电脑开出的配方再进行微调,定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但是人工调方的经验不是每个人都有的,作为化验室打色的新手,借助于Datacolor测配色系统的判断,再加上自己对于颜色互补原理及单只染料色光及上染特性的掌握,也可以尽快的掌握配方调整,进入工作角色,提高化验室打色质量及效率。参考文献[1] 范雪荣、王强等.针织物染整技术[M].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6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