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分散染料的热迁移对染色的影响

来源:中国针织助剂技术推广 发布时间:2011年01月17日
分散染料的热迁移并非在干热条件下,染料在纤维与表层溶剂两相中的重新分配,而是其固有的物理特性,也是造成含涤纶织物染色后干热处理中色牢度下降和色光变异的关键因素:通过分析染色温度、热处理温度与时间、染料的热升华性、表面活性剂和后整理剂、染色方式以及热定型对染料热迁移性的影响,提出尽量采用染前高温预定型、130℃以下无接触热风烘干和低温柔软烘拉工艺,以及低温慢速树脂整理工艺等多项应对措施,以将染料的热迁移影响控制在最低限度。 一.前言 涤纶织物(纯涤纶织物或涤棉、涤粘等交织、混纺织物)用分散染料染色后(尤其是高温高压法染较深色泽),经130℃以上干热处理,如染后热拉幅定型、树脂焙烘等,在以下三方面,通常都要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如染色坚牢度(皂洗、摩擦、日晒)明显降低,一般中深色下降0.5~1.5级;布面色光发生不同程度的改变;涤棉、涤粘等交织物或混纺织物,棉粘组分的污染会显著增加。 以高温高压染藏青纯涤纶布及大红涤棉绸为例,染后布样经不同温度干热处理35s后,皂洗牢度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染品经不同温度干热处理35s后,其色光变化为:藏青色纯涤纶织物,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色光显著变青;大红色涤棉绸,随处理温度的提高,色光明显变黄,对棉组分的污染也明显加重。 所以,在实际生产纯涤纶织物,涤棉、涤粘交织或混纺织物时,往往会给染品的色光稳定性、色泽鲜艳度和色牢度带来不同程度影响,甚至使染品无法达到客户要求而复修或降等。 2.机理探讨 通过反复实验分析认为,用分散染料染色的涤纶纤维,在干热处理过程中,产生的色牢度下降和色光变异现象。是分散染料的热迁移性所造成。 所谓热迁移性,是指分散染料染色后,在130℃以上干热处理过程中,部分染料从纤维内部向纤维表面迁移的一种现象。 一般认为,分散染料的这种热迁移性,是染料于干热条件下在纤维及附着于纤维表层的溶剂(对分散染料又溶解作用的表面活性剂、柔软
剂、树脂、防污剂、防静电剂等)两相中的分配现象。认为在纤维表层若无第二相溶剂存在,热迁移现象就不会发生。 笔者认为这种解释与实际不符。如纯涤纶织物经高温高压染色后,不进行任何后处理,用热水冷水充分洗涤后烘干,直接180℃干热处理35s,热迁移现象依然很显著。笔者认为,热迁移性是分散染料固有的一种物理性质。并非由于第二相溶剂存在而引发的一种依附现象。 分散染料热迁移的历程,可作如下解释: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