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染色 >

羊绒低温染色工艺研究

来源:李美真,杨自来 发布时间:2011年02月10日
1 低温染色实验过程1.1 实验原料及设备酸性媒介黑PBB,活性红6B,元明粉,低温促染剂TDC一85,中纺酶CTA—B,甲酸,阿白格,醋酸,硫酸铵。染色小样机,意大利电脑配色仪ORINTEX,英国在线染色机COLORTEC,722型光栅分光光度计,BS210S型电子天平。1.2 实验方案预处理+低温助剂染色,预处理采用了酶法、碱法及氧化法3种方法。1.2.1 酶预处理单因素实验媒介染料传统沸染时,酶浓度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分别见图1一图3。根据以上3个影响曲线综合分析确定,分别在酶浓度0.3% 、0.4% 、0.5% ,处理温度30、40、50℃ ,处理时间20、30、40 min条件下实验,获得实验样品27个,其染色后,通过上染率的测定求出最佳预处理工艺。1.2.2 碱预处理单因素实验在传统沸染条件下碱处理时的pH值、处理温度、处理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见图4一图6。图6 碱处理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根据上面3个影响曲线综合分析确定,分别在pH值8、8.5、9,碱预处理温度40、45、50℃ ,碱预处理时间20、30、40 min条件下实验,得到实验样品27个,其染色后,通过上染率的测定求出最佳预处理工艺。1.2.3 氧化预处理单因素实验在传统沸染条件下,氧化剂浓度、处理温度及处理时间对上染率的影响分别见图7~图9。双氧水和甲酸的浓度应分别控制在15%和3.75%以下,否则强力损失较大。根据图7~图9的影响曲线综合分析确定,在双氧水5% 、10%、15% ,甲酸浓度1.25% 、2.5% 、3.75%;氧化预处理温度4O、45、5O℃ ;氧化预处理时间20、30、40 min条件下实验,得到实验样品27个,其染色后,通过上染率的测定求出最佳预处理工艺。2 指标的检测采用鄂尔多斯集团在线检测仪做染料上染率的同步检测。染色牢度的检测:依据GB/T 3920&
mdash;1997,GB/T 3921.1— 1997,GB/T 3922 — 1995,GB/T 5713— 1997,检测摩擦色牢度、皂洗色牢度、汗渍色牢度及水洗色牢度。强力测试:采用YG025G单纱强力仪,依据GB/T 3916—1997检测纱线的强力和断裂伸长。3 实验结果与分析3.1 生物酶预处理染色实验结果分析3.1.1 酸性媒介染料染色表1为生物酶预处理酸性媒介染料染色参数设计及统计结果。由表1确定染色优化工艺为:生物酶0.5%,盐用量4% ,处理温度30℃ ,低温助剂7 g/L,处理时间20 min,染色pH值5.0,染浴温度80℃。工艺曲线见图10、图11。3.1.2 活性染料染色采用3.1.1的分析方法,得到优化工艺为:生物酶0.5% ,盐用量4% ,处理温度30℃,低温助剂7 g/L,处理时间20 min,染色pH值5.0,染浴温度80℃ ,工艺曲线见图12。3.2 碱预处理染色实验结果分析3.2.1 酸性媒介染料染色采用与3.1.1相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到碱预处理酸性媒介染料染色的优化工艺为:碱处理pH值8,低温助剂7 g/L,处理温度4o℃ ,盐用量4% ,处理时间40 min,染色pH值5.5,染浴温度80℃ ,染色升温曲线同图11,碱预处理工艺曲线见图13。3.2.2 活性染料染色采用与3.1.1相同的数据分析方法,得到碱预处理活性染料染色的优化工艺为:pH值9.0,处理温度50℃,处理时间40 min,低温助剂7 g/L,染色pH值5.0,盐用量6% ,染浴温度80℃,染色升温曲线见图12。3.3 氧化预还原处理染色实验数据分析3.3.1 酸性媒介染料染色采用与3.1.1相同的数据分析方法,氧化预处理酸性媒介染料染色的优化工艺为:双氧水及甲酸浓度分别为15% ,3.75% ,pH值5.0,处理
温度40℃,盐用量5% ,处理时间40 min,低温助剂6 g/L,染浴温度80℃。染色升温曲线同图11,预处理曲线见图14。

1  2  3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