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印染的前处理用水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8年12月27日

印染的前处理用水

当前纺织品发展的总趋势是向精加工、深加工、高档次、多样化、时新化、装饰化、功能化等方向发展,并以增加纺织品的“附加价值”为提高经济效益的手段。 印染后整理加工向“多样化、多变化”方向发展是当代印染技术的一个发展趋势,对不同产品采用不同的工艺流程,再辅以各类新型染化助剂和高速、高效的先进设备,使印染产品的质量和档次不断提高,同时也更快的促进了与染整技术相关的工艺、技术、染料、助剂及设备的发展。目前,染整设备的发展趋势是型号变化快,配套全,单元机台多,组成快,适应性强,并向“高效、智能、快捷”方向发展。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改善劳动条件,采用缩短工艺流程、高速高效技术、自动化程度高、在线质量检测和控制的设备,从而提高了产品性能及其附加价值,使各种染色工艺、化学整理、物理整理技术发展迅速。 未经染整加工的织物统称为原布或坯布,其中仅少量供应市场,绝大多数原布尚需在印染厂进一步加工成漂布、色布或花布供消费者使用。坯布中常含有相当数量的杂质,其中有棉纤维伴生物及杂质、织造时经纱上浆料、化纤上油剂以及在纺织过程中沾附的油污等。这些杂质污物如不除去,不但影响织物色泽、手感,而且影响织物吸湿性能,使织物上色不均匀,色泽不鲜艳,还影响染色牢度。前处理的目的就是在使坯布受损很小的条件下,除去织物上的各类杂质,使坯织物成为洁白、柔软并有良好润湿性能的染印半制品。前处理是印染加工的准备工序,也称为练漂,对于棉及棉型织物的前处理有准备、烧毛、退浆、煮练、漂白、丝光等工序,但对上同品种的织物,对前处理要求不一致,各地区工厂的生产条件也不相同,因而织物在前处理车间所经受的加工过程次序(工序)和工艺条件也常不同。 印染的前处理用水 (一)水质要求 印染厂是用蒸汽、水量较大的企业,而前处理工序用水量在整个印染过程中所占

比例又较大,据统计,印染厂每生产1km 棉印染织物,耗水量近20t,其中前处理用水约占50%。水的质量不仅对前处理及其它工序制品质量影响很大,而且还影响到染化料、助剂的消耗。虽然水质可以通过各种方法加以改善,但由于印染厂用水量很大,无论用哪种方法改善水质,都将占用设备、场地,并且耗用能源、化学药剂,导致成本增加。因而印染厂应建立在水源充足,水质良好,并有污水排放条件的地点。 印染厂水质质量要求如下: 透明度>30 色度≤10(铂钴度) pH值6.5~8.5 含铁量≤0.1mg/L 含锰量≤0.1mg/L 总硬度:染液、皂洗用水< 0.36mg 当量/L,一般洗涤用水3.6mg 当量/L (二)硬水及其软化方法 通常将含有钙、镁盐类的水称为硬水(硬水中钙镁盐类含量用硬度表示),钙镁盐类含量低的水称为软水。天然水的软水、硬水区分标准大致如下: 软水 0~57ppm 略硬水 57~l00ppm 硬水 100~280ppm 极硬水〉280ppm 硬水中的钙镁盐类对印染加工大都不利,如与肥皂作用生成难溶的钙镁肥皂,沉淀在织物上,在碱性溶液中还会生成难溶的水垢,附着在前处理设备上(如机槽内壁、阀门、导辊),妨碍生产正常进行。水中含有铁、锰盐类的量超过规定限量时,在煮练过程中会产生锈斑及催化氧化棉纤维。用氧化剂漂白时,铁、锰盐也起催化分解漂白剂的作用,使棉纤维脆损。锅炉用水必须是软水,否则水垢沉淀紧紧附着锅炉管壁上,降低了锅炉壁的导热系数,会多耗燃料;水垢沉积还会引起锅炉爆炸事故。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