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冷轧堆前处理带液量的掌握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2月12日
冷轧堆前处理,是坯布烧毛后直接浸轧碱氧工作液,由于坯布上天然杂质和浆料的存在,织物具有较大的拒水性,所以,织物浸轧工作液时,渗透性和抱水性都很差,因此,织物的实际带液量较低。 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中,织物的浸轧带液量与轧染时不同。因为浸轧工作液后,在打卷和堆置过程中,有个“排液”问题,也就是说,织物(或纤维)表层的工作液,在打卷和堆置过程中,会从布卷中挤出来。因此,织物的浸轧带液量,是指织物上卷后在堆置过程中的实际带液量(即渗透到织物内部,为纤维所抱合的液量),而不是织物浸轧工作液后,在上卷前的带液量。如:15特X15特1-33X100纯棉防羽绒布,浸轧工作液后,上卷前的带液量可达60—80%,而上卷后堆置过程中的实际带液量只有40%左右,其余工作液被排掉了。因此,在冷轧堆前处理工艺中,织物实际带液的多少,对练漂质量才有实际意义。为此,必须从以下几方面,尽力提高织物的实际带液量: 1.设备 工作液浸轧槽,不应采用普通浸轧槽,而要采用经过改造的浸轧槽,即导辊上四下三¢=150—200mm,二根上导辊配有靠自重加压的压力辊。轧车应采用大直径的轧辊(实际表明,小直径的中小辊轧车,浸轧效果不佳)。 2.助剂 目前市面上的冷轧堆前处理助剂,由于工作液中烧碱和双氧水浓度较高,普遍存在一个渗透性较差的问题。所以,务必要筛选渗透性优良的精练剂和渗透剂,(一定要在冷轧堆工作液中测试,在水中测试的结果无实际意义。) 3.工艺 织物浸轧工作液时,第一,车速不宜太快,以不超过30米/分为好。第二,第一道轧车压力要大,力求压干。第二道轧车压力可适当小些。A字架压辊不宜太重,以免“排液”太多。上卷时的带液量,以布卷二端稍有泡沫和工作液溢出为准。带液太多,布卷容易滑脱。第三,堆置时,布卷转速以4—5转/分为宜。太快会因离心
力将内部工作液甩出。堆置时布卷的环境温度以40℃较为合适。温度过高,布卷中的双氧水分解过快,布层间会产生一定的气压,使排液加重,这样既会影响练漂效果,又会产生布卷的外白度不一。

1  2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