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机网技术中心

 您所在的位置:  纺机网 >  技术中心 >  前处理 >

次氯酸钠漂白工艺

来源:印染在线 发布时间:2009年03月22日

次氯酸钠漂白

适于中低档织物漂白,由于环保因素,正逐渐由过氧化氢替代。

1、次氯酸钠漂白性质及漂白原理。

(1)次氯酸钠性质:分子式为NaCIO,无色或淡黄色带刺激性气味液体,俗称漂白水,漂白过程简称氯漂。当次氯酸钠溶液pH值大于9时,溶液中主要含NaCIO,此时溶液较稳定;当溶液9≥pH≥5时,溶液中HCIO(次氯酸)含量增加,稳定性下降;当pH<5,溶液中CI2含量增加,HCIO(次氯酸)含量不断下降,溶液稳定性继续下降。

多数重金属及其化合物对次氯酸有催化作用,能加速次氯酸钠分解,并使纤维造成严重损伤,以铁钴镍的化合物最强烈。其次是铜,因此漂白设备不能用铁制容器,漂液中不能含铁质。

(2)漂白原理:漂白成分主要是HCIO、CI2,在碱性范围内主要是HCIO,

2、次氯酸漂白工艺条件

(1)溶液pH值:pH=7时,漂白速率较快,但纤维聚合度较低,纤维损伤严重;当pH=9-11之间时,棉纤维损伤较小,漂白速率较慢;当pH>11时,漂白速率慢,生产效率下降。

纤维素氧化潜在损伤测定:将漂后织物经1g/L烧碱溶液沸煮1h后,测其强力显著下降,说明潜在损伤严重,不宜在中性溶液中漂白。

次氯酸钠pH值在9-11时为宜,漂白过程中漂液pH会逐渐下降,因此,对连续轧漂来讲,应通过不断补充新鲜漂液稳定pH值。对淋漂和浸漂来讲,应适当加入碱剂,如纯碱、小苏打、水玻璃等作为缓冲剂,防止漂液pH值下降,损伤纤维。

(2)漂液温度:当溶液pH=11时,温度每升高10℃,漂白速率增加2.3倍,纤维损伤速率提高2.7倍。一般选择20-30℃;温度超过35℃纤维损伤严重,夏季气温较高应适当减低漂液浓度,缩短漂白时间。

(3)漂液浓度:一般来说,轧漂可将有效氯浓度维持在1-3g/L,绳状漂白为1-2g/L,平幅为1.5-3g/L;淋漂和浸漂为0.5-1.5g/L。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后纤维损伤加剧。

(4)漂白时间

:绳状轧漂的堆置时间为30-45min,平幅轧漂为25-30min,如漂液浓度或温度较低时可适当延长时间。

(5)脱氯:脱氯不及时,残留氯会造成织物强力下降和泛黄。常用脱氯剂有硫代硫酸纳(大苏打)、硫酸、双氧水。一般工厂选用硫酸脱氯。

3、次氯酸漂白工艺(以连续轧漂为例)

工艺流程:水洗→浸轧漂液→堆置→水洗→酸洗→堆置→水洗→脱氯→水洗

工艺处方及条件:见下表

主要工艺流程

项目

棉布

薄织物

厚织物

浸轧漂液

有效氯浓度

(g/L)

绳状

0.8-1.5

1.5-2.5

平幅

1.5-2.0

2.0-3.0

pH值

9.5-10.5

9.5-10.5

浸轧漂液

温度℃

20-30

20-30

轧余率(%)

绳状

10-130

110-130

平幅

80-90

80-90

堆置

时间(min)

绳状

40-60

40-60

平幅

40-50

40-50

酸洗

H2SO4(g/L)

绳状

1-3

1-3

平幅

2-3

2-3

堆置

时间(min)

绳状

10-15

10-15

平幅

10-15

10-15

脱氯

Na2S2O3浓度(g/L)

0-2

0-2

<
度℃

30-40

30-40

队漂白要求较高的复漂织物,第二次漂液浓度应较初漂浓度较低,可降低30-40%。


1  2  3  4  
 相关信息 
  • 分享
  • 分享至腾讯微博
  • 分享至开心网
  • 分享至人人网
  • 分享至新浪微博
  • 分享至网易微博
  • 分享至豆瓣网
  • 分享至MSN
  • 分享至飞信空间
  • 打印该网页
  • 打印
 推荐企业
 推荐企业
浙江锦峰纺织机械有限公司
 推荐企业
丝普兰喷气织机 润源经编
关于纺机网 | 网络推广 | 栏目导航 | 客户案例 | 影视服务 | 纺机E周刊 | 广告之窗 | 网站地图 | 友情链接 | 本站声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