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pH值:它对NaClO2的稳定性和漂白效果有很大关系。 PH=3.5~4 , NaClO2的分解和ClO2生成率达到最高,白度亦最佳;pH>5,分解缓慢;pH>7,几乎无漂白作用。 当pH=2.6时,ClO2生成速率>消耗速率,造成环境污染;当pH=8.NaClO2利用率较高,但漂白时间很长。从纤维受损情况看,pH8~8.5,损伤增大,而pH4.6~5.5时,损伤较小.实际生产中选择pH4~4.5。 2、温度:90~100℃ 对漂液稳定性和白度有关,T↓,稳定,T↑,白度↑,但T与催化剂有关(有机酸80℃,有机酸95℃以上),考虑漂白连续生产,T较高为宜。 3、浓度:15~25g/L 因织物含杂程度,加工要求,方式及活化剂性质有所不同,浓度过高,白度不会↑,浪费↑,污染环境。 根据经验,一般NaClO2用量为织物重量的1%左右,浸轧液浓度15~25g/L。 4、时间 t↑,分解速率,但t和活化剂有关,决定t的是NaClO2的分解速率,连续汽蒸漂白时, 60~90min ,采用(HN4)S2O8和H2O2协同活化,15~40min。 5、活化剂与缓冲剂 活化剂的作用: 将呈碱性的商品NaClO2溶液调节成弱酸性,or在漂白过程中将NaClO2变成弱酸性,使发挥漂白作用。 (1)酸型活化剂:HAC、乳酸、蚁酸等,直接将pH调至3.5~4. (2)酯型:乳酸乙酯,醋酸乙酯,乙二酸甘油酯等,利用水解放出acid来↓pH值,T↑,pH↓,对劳动保护有利,但成本高。 (3)铵(胺)型 水合肼及各种肼盐 有无机铵和有机胺,借反应中产生酸使活化,反应液较稳定,生成的氨,有利于劳动保护和减少对设备腐蚀。 活化剂选用时注意几点: ①用量与NaClO2分解速度、ClO2生成率成正比,因此酸性活化剂不合适